原发性三阴性乳腺癌DNA甲基化图谱揭示基底与非基底表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编辑推荐:为解决三阴性乳腺癌(TNBC)分子异质性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不明的问题,瑞典研究团队通过肿瘤纯度校正的DNA甲基化分析,首次系统描绘TNBC表观遗传图谱,鉴定出基底型(Basal)和非基底型(non-Basal)两大表观亚型及其五个分子亚群,揭示FOXA1/GATA3等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观调控与PD-L1免疫逃逸、脂肪酸代谢网络的特异性关联,为TNBC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提供新视角。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胃癌预后新 “标靶”,开启精准诊疗新征程
胃癌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攀升,早期检测手段匮乏。研究人员围绕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开展胃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LBP 在胃癌中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与肿瘤免疫浸润等相关。该研究为胃癌诊疗提供新方向,意义重大。
来源:BMC Gastroenterology 2.5
时间:2025-03-29
KIF2C—— 三阴性乳腺癌紫杉醇耐药 “元凶”,新型抑制剂 7S9 带来逆转希望
本期推荐的研究聚焦三阴性乳腺癌(TNBC)。研究发现驱动蛋白家族成员 2C(KIF2C)可通过解聚多聚谷氨酰化微管促进 TNBC 对紫杉醇耐药。新开发的抑制剂 7S9 能有效抑制 KIF2C,逆转耐药,为 TNBC 治疗提供新思路,极具研究价值。
来源:Developmental Cell 10.7
时间:2025-03-29
综述: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这篇综述聚焦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详细阐述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及抗体 - 药物偶联物(ADC)等治疗策略的新进展,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为 NSCLC 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了全面参考。
来源: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9.9
时间:2025-03-28
基于可溶性和细胞相关(免疫)标志物多重分析的乳腺癌评分助力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效果预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癌症时,仅少数患者有长期获益,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亟待明确。研究人员分析 50 例乳腺癌患者血液和肿瘤样本,对相关标志物定量评分。结果显示该评分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CR)准确率达 79%,为预测 ICI 治疗反应提供新方法。
来源: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5.3
时间:2025-03-28
患者源性 T 细胞淋巴瘤生物样本库:揭示发病机制与宿主相关治疗弱点,助力精准医疗
这篇研究构建了包含多种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实体的患者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库。通过研究发现了致病因素、有效联合疗法及预测指标,还提供了新的分类方法。该研究为 PTCL 治疗策略开发提供关键依据,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来源:Cell Reports Medicine 11.7
时间:2025-03-27
1. 癌症免疫治疗新突破:癌症干细胞在胰腺癌免疫治疗耐药中的关键作用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癌症效果差异大,部分癌症如胰腺癌反应不佳。研究人员开展胰腺癌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研究,发现癌症干细胞(CSCs)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这为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7
综述:2025 年最新进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管理
这篇综述聚焦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阐述其在筛查、诊断、分期、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分子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新疗法不断涌现。该综述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全面且有价值的参考。
来源:Lung 4.6
时间:2025-03-27
血液计数炎症标志物与房颤、心衰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为探究血细胞计数炎症标志物与房颤(AF)、心衰(HF)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关系,研究人员分析 UK Biobank 数据,发现相关标志物与疾病风险正相关,有助于预防疾病和降低死亡风险。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5
整合蛋白质基因组学解析胶质母细胞瘤演变: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突破瓶颈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效果差、患者生存期短,关键在于对其蛋白质组和空间组织层面的生物演变认识不足。研究人员开展整合蛋白质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特征研究,发现可用于分层患者、定制疗法,为攻克这一难题带来希望。
来源:ASCO Daily News
时间: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