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90514篇有关 " 非 ICU 住院患者 " 的文章 第1页
  • 武汉植物园揭示非洲干旱走廊对禾本科毛蝰草属(Trichoneura)演化的影响

    近日,《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 JS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团队及其合作者的题为“ Phylogenomics reveals the impacts of the African arid corridor on the evolution of Trichoneura (Poaceae)” 研究论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5-04-12

  • 探秘木霉属真菌:对抗柑橘黑斑病(CBS)的绿色防线

    为解决柑橘黑斑病(CBS)给突尼斯柠檬种植带来的损失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三种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对柑橘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carpa)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木霉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效,且效果因木霉种类和病原菌菌株而异,为 CBS 防治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Egypt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时间:2025-04-12

  • 中国三甲医院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特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揭示关键风险因素与高死亡率

    为探究综合医院各科室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总体发病率,来自北京、上海、南宁和南昌四所中国三甲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 IFD 患者预后差,高龄、ICU 住院、院内感染和糖尿病与死亡率增加相关。该研究为临床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Mycopathologia

    时间:2025-04-12

  • 甘蓝非生物胁迫响应 bHLH 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挖掘提升甘蓝抗逆潜力的关键靶点

    为探究甘蓝(Brassica oleracea)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对甘蓝 bHLH 基因家族的研究。他们将该基因家族分为 23 组,共 244 个基因,发现多个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9 个 BobHLH 基因在多种胁迫下表达变化,为甘蓝遗传改良提供了靶点。

    来源:Hort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4-12

  • 综述:急诊室中眼底摄影的应用 —— 综述

    本文聚焦急诊室中眼底摄影(NMFP)的应用。NMFP 较传统直接检眼镜检查优势显著,能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优化急诊决策流程。但目前其在急诊室的常规应用受限,未来可借助人工智能(AI)、远程医疗等技术推动发展,值得关注。

    来源: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时间:2025-04-12

  • 自然变异与基因编辑的界限:商业大豆根瘤菌E109的基因组可塑性支持碱基编辑菌剂的非转基因地位

    为解决基因编辑微生物的监管分类争议,研究人员对商用大豆接种剂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E109的变异体开展基因组与生理学分析。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表型评估,发现商业菌株平均携带9.7个自然突变,其中91%位于编码区且82%为非同义突变,其效应与靶向6个位点的CRISPR碱基编辑相当。实验证实这些突变影响氧化应激抗性、根系附着及固氮效率,为碱基编辑菌剂归类为非转基因(non-GMO)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源: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时间:2025-04-12

  • 睡眠剥夺促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机制新解:ADRB2/KLF4 通路的关键作用

    为探究睡眠剥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展的影响及机制,河北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睡眠剥夺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经 ADRB<sub>2</sub>/KLF4 通路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加速 NSCLC 转移。该研究为治疗提供新靶点,意义重大。

    来源:iScience

    时间:2025-04-12

  • 极低剂量维莫非尼(Vemurafenib)维持治疗心脏型埃尔海姆 - 切斯特病(ECD)的探索

    为解决埃尔海姆 - 切斯特病(ECD)治疗中维莫非尼(Vemurafenib)标准剂量经济负担重、不良反应多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低剂量维莫非尼治疗心脏型 ECD 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低剂量维莫非尼治疗下病情持续缓解,这为 ECD 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Blood Research

    时间:2025-04-12

  • 内源性蛋白 S100A14 稳定谷氨酰胺酶: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的关键机制与潜在治疗靶点

    为解决肝癌对索拉非尼原发性耐药机制不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原发性耐药的研究。结果发现 S100A14 通过稳定谷氨酰胺酶(GLS)促进原发性耐药,抑制 S100A14 或 GLS 可增强索拉非尼疗效,这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时间:2025-04-12

  • 低磷酸酯酶症口腔表型新发现:牙型与非牙型患者的临床差异及早期诊断意义

    日本学者通过全国性牙科调查揭示低磷酸酯酶症(HPP)的口腔表现规律:牙型患者易早失乳牙,非牙型患者更常见牙齿错位和矿化不足。该研究为临床鉴别HPP亚型提供依据,对酶替代疗法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British Dental Journal

    时间:2025-04-12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