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套30米分辨率土地生产力动态数据集(2013-2022)助力SDG 15.3精细监测
编辑推荐:针对全球土地退化评估中250米分辨率数据难以满足精细尺度需求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团队基于GEE平台融合Landsat-8与MODIS影像,采用GF-SG算法和FAO-WOCAT方法,首次生成2013-2022年全球30米LPD数据集,为SDG 15.3.1指标监测提供高精度支撑,显著提升小岛屿国家等区域的退化干预能力。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4-02
越南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育苗环境评估与分布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关键依据
在鱼类生态研究中,为解决传统模型预测鱼类分布的局限及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相关研究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香鱼幼体分布研究。利用 ACO-ANFIS 模型,发现温度、盐度和浊度影响香鱼分布,其分布呈北多南少趋势,该研究对生物多样性管理意义重大。
来源:ACTA ICHTHYOLOGICA ET PISCATORIA
时间:2025-04-02
温带山毛榉和云杉林冠层真菌群落的空间变异:海拔与叶片含水量驱动的生态格局
本研究针对森林冠层真菌群落(canopy mycobiome)驱动机制不清的科学问题,通过整合地理信息科学和分子生态学技术,揭示了海拔梯度与叶片含水量(leaf water content)是塑造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山毛榉(Fagus sylvatica)和云杉(Picea abies)冠层真菌群落的关键因子。研究鉴定出41个真菌科作为生物指示物种,为森林健康监测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其创新性在于首次在景观尺度上建立了冠层微生物组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对理解气候变化下森林生态系统响应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6
时间:2025-03-30
广义领域提示学习:解锁可及的科学视觉语言模型,推动 AI 公平发展
为解决特定领域视觉语言模型(VLMs)开发资源需求大,限制学术研究及领域发展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广义领域提示学习(GDPL)框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框架能有效实现领域识别,降低资源需求。其意义在于促进 AI 公平,推动可持续研究。
综述:植物保护中的遥感应用及其在智慧农业中助力农民决策
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涵盖病虫害、植物寄生线虫(PPNs)、精准除草(SSWM)等方面。强调其能助力早期监测、精准施药,结合其他数据可优化决策,对智慧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1
时间:2025-03-27
青藏高原解冻季 100 米分辨率表层土壤湿度数据:突破局限,洞察生态水文奥秘
为解决青藏高原(QTP)高分辨率表层土壤湿度(SM)数据匮乏问题,研究人员开发算法生成数据,精度良好,助力相关研究。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3-25
新冠疫情封锁期间中国城市植被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生态启示
为探究新冠封锁对中国城市植被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 283 个地级市数据,发现 NPP 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2
长距离廊道有助于提升亚洲象气候适应性
该研究成果以 Long‐Distance Corridors Facilitate Asian Elephant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 Integrative Conservation 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5-03-21
煤炭开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弹性模量研究:以中国露天煤矿为例
本研究聚焦煤炭开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露天煤矿的生命周期与生态系统演替,量化其生态影响,并构建生态系统弹性模量模型,为绿色煤炭开采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0
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类型 - 多功能性 - 供需” 的关键链接与反馈
为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挑战,研究人员构建 “Typology-multifunctionality-supply and demand” 框架,得出多项成果助力城市精准治理。
来源:Landscape Ecology 4.0
时间: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