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自发双侧输卵管妊娠:罕见病例的临床警示与诊疗启示
编辑推荐:针对双侧输卵管妊娠(BTP)这一罕见异位妊娠类型(发生率1/200,000),研究人员报道了1例无辅助生殖技术(ART)病史的自发病例。通过经阴道超声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确诊后实施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强调了对"单侧"异位妊娠患者需仔细检查对侧附件的重要临床意义。
来源:Wiener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 1.1
时间:2025-04-01
输卵管峡部妊娠研究:突破认知,改写诊疗格局
为探究输卵管峡部妊娠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发现其与 SIN 相关,且有独特病理特点,意义重大。
来源:Reproductive Sciences 2.6
时间:2025-03-18
原发性输卵管妊娠性绒毛膜癌:影像 - 病理关联及 MRI 全面表现的意义探究
为解决原发性输卵管妊娠性绒毛膜癌诊断困难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此类癌症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关联及 MRI 表现的研究。结果发现 MRI 能提供肿瘤关键信息,辅助诊断。这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Egypt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0.7
时间:2025-03-17
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对体外受精后并发宫内妊娠的影响
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对体外受精后宫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解读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裴彩、郑明祥等研究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ubal pregnancy on concurrent intrauterine pregnancy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的论文。该研究聚焦于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对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 - ET)后同时存在的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2-06
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细胞自噬项目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细胞自噬研究项目包括……
中国高校发表生物类论文最新排名
从生物类来说,在2014年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中科院系统,其次是日本东京大学,但整体而言,日本在生命科学方面以不足5%的优势领先于中国,国内高校具体列表如下(按加权分数来排名)……
山东大学医学院Nature子刊阐析宫外孕病因机制
来自山东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硫化氢代谢失调可损害胚胎在输卵管内的转运,由此导致异位妊娠。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发表在6月1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知名避孕药毓婷被指隐瞒致宫外孕风险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有女性服用了紧急避孕药“毓婷”后,出现了宫外孕现象。其中,毓婷中包含的主要成分“左炔诺孕酮”被认作致使出现宫外孕的罪魁祸首。
男人怀孕的愕然与思考
家住镇安县的农妇赵凤琴长期不孕,至三十七岁高龄才初次怀孕,当地医院诊断是双子宫妊娠。近日,她因腹胀如鼓被转入当地。在剖腹产手术的进行中,医生惊奇地发现胎儿不在子宫里,而是藏身于腹腔的肠管和大网膜里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个体重为两千四百克的男婴出生。
目击免疫系统进攻病菌
生物通报道: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条追踪针对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的免疫反应。利用一种新颖的小鼠模型,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免疫系统的“战士”细胞如何在出去感染阶段对抗生殖道中的入侵者。这些新发现将会加速衣原体疫苗的研制。在美国,衣原体是最常见的导致细菌性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这项研究的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