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al visualization of small molecule recognition by CXCR3 uncovers dualagonism in the CXCR3 - CXCR7 system:解析 CXCR3 奥秘,解锁双激动剂疗法新契机
在免疫反应相关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趋化因子受体作用关键。为探究 CXCR3 和 CXCR7 系统的信号偏向和双激动作用,研究人员测定了 CXCR3 的冷冻电镜结构。结果发现其存在变构网络,且部分小分子激动剂具有双激动性。该研究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见解<span><span tabindex="0" data-testid="ref_content_circle" aria-describedby="ag9i43k" data-popupid="ag9i43k">1</span><span tabindex="0" data-testid="ref_content_circle" aria-describedby="cnha2dw" data-popupid="cnha2dw">2</span><span tabindex="0" data-testid="ref_content_circle" aria-describedby="54cnjnl" data-popupid="54cnjnl">3</span></span>。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溃疡性结肠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探秘:关键基因与通路的深度解析
溃疡性结肠炎(UC)与动脉粥样硬化(AA)关系密切但机制不明。研究人员通过分析 GEO 数据库中 UC 和 AA 的基因表达数据,识别出 105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 16 个枢纽基因。这为揭示二者发病机制、开发诊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从Alpha到Omicron:重症COVID-19患者气道与全身免疫应答的特征差异及变异株演化规律
本期推荐:为解析SARS-CoV-2变异株(VOC/VOI)引发的免疫特征差异,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血清与气管吸出物中趋化因子、促炎/调节性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水平,发现不同变异株(Alpha、Gamma、Zeta、Delta、Omicron)感染后呈现显著差异的全身与局部免疫模式。Omicron等后期变异株导致血清网络连接性减弱,而Alpha株引发更强烈的气道炎症反应。该研究为变异株致病机制与精准治疗提供新见解。
来源:Inflammation Research 4.8
时间:2025-03-29
硅酸三钙基根管内封药对根尖周病变骨吸收及炎症介质影响的研究:探索根尖周炎治疗新方向
为探究硅酸三钙(Bio C Temp)和氢氧化钙(Calcicur)基根管内封药对无症状根尖周病变中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等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封药均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氢氧化钙组降低幅度更大,该研究为根尖周炎治疗提供参考。
来源:Odontology 1.9
时间:2025-03-29
卵巢癌研究新突破:外泌体相关 SERPINB1 有望成为预后预测新指标
卵巢癌死亡率高,治疗棘手。为探寻新预后预测方法,研究人员开展卵巢癌中外泌体相关基因研究。构建了含 LGALS3BP、SAT1、SERPINB1 和 SH3BGRL3 的预后模型,发现 SERPINB1 可作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对卵巢癌诊疗意义重大。
来源: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 3.8
时间:2025-03-29
不同成纤维细胞亚型通过 TNFR1 信号传导驱动小鼠回肠炎的空间特异性炎症:对克罗恩病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炎症性肠病(IBD)中,克罗恩病(CD)主要影响回肠末端。为探究其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利用 Tnf<sup>ΔARE</sup>小鼠模型开展回肠炎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成纤维细胞亚型在回肠炎的起始和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这为 CD 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揭示微卫星不稳定型胃腺癌的潜在调控因子 TNFSF9:肿瘤微环境的新洞察
为探究微卫星不稳定(MSI)与非 MSI 胃腺癌(STAD)肿瘤微环境(TME)的差异及潜在机制,研究人员整合单细胞和 bulk 测序开展研究。结果发现 MSI 与更好预后相关,TNFSF9 在 MSI 中高表达,该研究为 STAD 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8
时间:2025-03-29
综述: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的困境与下一代创新设计策略
这篇综述聚焦 CAR-T 细胞疗法,详细探讨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面临的诸如致命细胞毒性、运输受限等困境,介绍了跨学科的创新解决策略,为推动 CAR-T 细胞疗法发展提供了全面且有价值的参考。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8.1
时间:2025-03-28
研究揭示:幼稚 T 细胞参与奥希替尼诱导的肺炎发病机制
奥希替尼(osimertinib)治疗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时,易引发致命的药物性间质性肺疾病(ILD)。为探究其机制,研究人员分析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构建小鼠模型。结果发现 BALF 中存在 CCR7<sup>+</sup>CD45RA<sup>+</sup>幼稚 T 细胞,这为揭示发病机制提供新视角。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8
OBSCN 表达缺失:膀胱癌预后与免疫治疗疗效的双重影响
在膀胱癌(BLCA)免疫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客观缓解率低,预测指标存在局限。研究人员开展 OBSCN 在 BLCA 中作用的研究,发现低 OBSCN 表达的 BLCA 患者预后差但对 PD-L1 ICIs 疗效好,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来源:Cell & Bioscience 6.1
时间: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