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 IL-25:对抗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新希望
肥胖问题日益严峻,为探究肠道 IL-25 在高脂饮食(HFD)诱导肥胖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HFD 小鼠肠道 IL-25 表达降低,过表达 IL-25 可改善代谢。该研究为肥胖相关代谢疾病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7
约翰逊乳杆菌 MS0621 来源 (R)- 亮氨酸调控肠道脂肪酸吸收沉积机制新发现
为探究约翰逊乳杆菌(<em>Lactobacillus johnsonii</em>)促脂肪酸吸收机制,研究发现其代谢物 (R)- 亮氨酸调控 CD<sub>36</sub>影响吸收。
来源: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8
时间:2025-03-23
孕期饮食与妊娠并发症的关联: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新发现
为探究饮食摄入对妊娠并发症风险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发现多种饮食与并发症存在因果关联,有助于并发症的一级预防。
来源: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2.8
时间:2025-03-15
蛋白质组学新探:耐力赛马能量代谢适应机制的前沿洞察
为探究马匹耐力赛中的生理变化,萨格勒布大学兽医学院 Jelena Gotić等人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 80km 耐力赛后血清多种蛋白丰度改变,反映能量代谢适应。该研究为马匹运动健康管理提供关键依据,值得科研读者一读。
来源:BMC Veterinary Research 2.3
时间:2025-02-16
赵同金/李蓬团队综述组织细胞特异性的脂肪酸吸收是一个精细调节的多层次过程
2024年10月26日,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赵同金/李蓬课题组受邀 在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发表综述文章(Feature review) Context-specific fatty acid uptake is a finely-tuned multi-level effort ,对不同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异性脂肪酸吸收机制以及相关的疾病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10-29
赵同金课题组揭示肌肉损伤诱导的脂肪酸摄取及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
2024年1月10日,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赵同金课题组在Developmental Cell 上发表了题为Dynamic palmitoylation of STX11 controls injury-induced fatty acid uptake to promote muscle regeneration 的研究论文,发现蛋白质STX11 的动态棕榈酰化调控了肌肉损伤诱导的脂肪酸吸收,从而促进肌肉再生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01-12
慢性炎症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母亲产奶量低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肥胖的哺乳期母亲的炎症可能会导致乳汁产量低。
来源:Journal of Nutrition
时间:2022-12-22
赵同金课题组揭示棕榈酰化修饰介导蛋白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的一种分选机制并提出一种抑制EGFR依赖肿瘤生长的...
2022年10月12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慧玲实验组与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赵同金课题组共同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Targeting EGFR-dependent tumors by disrupting an ARF6-mediated sorting system 的研究,揭示了棕榈酰化修饰介导蛋白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的一种分选机制,也提出了一种抑制EGFR依赖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2-10-14
在芯片上模拟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
全球数百万儿童患有环境肠功能障碍(EED),这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发育不良。威斯研究所与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发的一种新的器官芯片首次在活体人体组织中模拟了这种毁灭性的疾病。这种EED芯片使Wyss的研究人员能够梳理出导致这种疾病的遗传和营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线索。一篇描述这项工作的论文发表在今天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来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时间:2022-06-27
赵同金课题组揭示CD36的动态棕榈酰化促进脂肪酸吸收的机制
脂肪酸是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参与了能量储存和生物膜合成等多种重要的生命进程。由于脂肪酸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并且缺少好的标记方法,因此脂肪酸的转运机制并不清楚。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餐后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的形式吸收脂肪酸,而在其它代谢器官中则主要依赖于蛋白辅助的脂肪酸吸收。但是,脂肪酸如何跨过细胞膜并进入到细胞内目前并不清楚。在已知的脂肪酸转运蛋白中,CD36是研究相对较多的一个,在脂肪酸的吸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CD36分子上具有一个脂肪酸结合位点,小鼠脂肪和肌肉组织大约50%的脂肪酸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