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菌靶向递送 AuNPs 及特异性缓解缺氧的双通路肿瘤放射增敏策略:癌症治疗新突破
为解决放疗中高剂量辐射对健康组织的毒性和肿瘤缺氧介导的放射抵抗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工程菌(PCM)和金纳米颗粒(AuNPs)构建集成纳米系统(PCM@AuNPs)用于放射增敏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为增强癌症放疗效果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谱系可塑性的复杂系统发育分析揭示鳞状分化的动态演化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中腺癌与鳞状细胞癌(SCC)共存的罕见现象,通过多组学测序追踪6年病程的17份样本,首次揭示两种组织学亚型源自共同克隆起源,发现循环肿瘤DNA(ctDNA)可提前19个月预警鳞状转化,为临床监测治疗耐药和肿瘤演化提供新范式。
来源:npj Precision Oncology 6.8
时间:2025-03-30
胃癌微环境生态新定义:TREM2+巨噬细胞与CAFs通过CXCL12-CXCR4轴驱动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编辑推荐:针对胃癌(GC)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抑制机制不明的难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TCGA联合分析,首次揭示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通过CXCL12-CXCR4信号轴增强TREM2<sup>+</sup>脂质相关巨噬细胞(LAMs)的免疫抑制功能,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该研究为靶向TME的胃癌治疗提供新策略,发表于《Communications Biology》。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3-30
综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在乳腺癌干细胞(BCSCs)中的作用:机制与治疗潜力
这篇综述聚焦乳腺癌干细胞(BCSCs),深入剖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涵盖细胞及分子机制、对治疗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多种靶向治疗策略,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阅读。
来源: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7.1
时间:2025-03-30
c-FOS:三阴性乳腺癌肺转移中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与免疫微环境的关键靶点
为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介导肺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 c-FOS 对 TNBC 中 NETs 形成及中性粒细胞募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c-FOS 可促进 NETs 形成与中性粒细胞募集,靶向 c-FOS 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为 TNBC 免疫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1.4
时间:2025-03-29
《CSF3R-AS:肝癌进展与索拉非尼耐药的关键 “推手” 及潜在治疗新靶点》
<strong>为探究肝癌(HCC)新治疗靶点和耐药机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反义 circRNA(CSF<sub>3</sub>R-AS)的研究。结果发现 CSF<sub>3</sub>R-AS 可促进 HCC 进展和索拉非尼耐药,阻断相关正反馈回路有望提供新治疗靶点。</strong>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8.1
时间:2025-03-29
FASN 调控结直肠癌脂质代谢与进展的新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为探究 FASN 介导的脂质重编程与结直肠癌(CRC)免疫反应的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了 FASN 在 CRC 脂质代谢、肿瘤进展和免疫反应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 FASN 通过 SP1/PLA2G4B 轴促进肿瘤进展并抑制 NK 细胞功能。这为 CRC 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潜在靶点。
来源:Cell Death Discovery 6.1
时间:2025-03-29
化疗期间佩戴外科口罩的安全性评估:一项针对癌症患者血气参数的前瞻性研究
为评估癌症患者化疗期间长期佩戴外科口罩(SM)对血气参数的影响,土耳其穆拉西特克科曼大学肿瘤内科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通过对126例化疗患者静脉血气和SpO<sub>2</sub>的监测,发现SM虽导致pCO<sub>2</sub>轻度升高(44.2→45.8 mmHg)和SpO<sub>2</sub>轻微下降(97→96%),但所有变化均在临床安全范围内。该研究首次证实SM在化疗环境中的安全性,为免疫抑制人群的感染防护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8
综述:机器人单孔与多孔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这篇综述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对比机器人单孔子宫切除术(RSSH)与多孔子宫切除术(RMPH)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二者在多项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来源:BMC Cancer 3.4
时间:2025-03-28
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缺失通过脂质代谢重编程促进黑色素瘤转移的机制研究
编辑推荐:日本东北大学团队针对黑色素瘤转移机制展开研究,发现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缺失会改变脂质饱和度,通过上调TGF-β受体和AXL表达驱动MITF<sup>Low</sup>/AXL<sup>High</sup>表型转换,增强侵袭性但抑制原发瘤生长。该研究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为靶向脂代谢的黑色素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