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脏胸外科手术患者通气挑战:单肺通气中低氧血症与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及防治新进展
为解决单肺通气(OLV)中低氧血症和急性肺损伤问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保护性肺通气(PLV)和开放肺策略(OLA)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改善临床结局,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优化 OLV 方案。这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Current Anesthesiology Reports 1.6
时间:2025-03-30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HFOV)容量目标模式:现状与展望
为探究 HFOV+VG 疗效与安全性,研究人员进行系统回顾,发现其有潜在益处,但需谨慎应用。
来源:Pediatric Research 3.1
时间:2025-03-18
急性脑损伤患者通气实践与结局关联:VENTIBRAIN多中心观察研究的国际视野
推荐语:针对急性脑损伤(ABI)患者机械通气(MV)策略缺乏循证依据的现状,国际团队开展VENTIBRAIN多中心研究,揭示全球74个ICU中2095例患者通气参数差异及与预后的关联。研究发现,平台压(P<sub>plat</sub>)、驱动压(DP)等参数与ICU及6个月死亡率显著相关,但神经功能结局关联不明确,为个体化通气策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来源: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9.6
时间:2025-03-17
基于机器学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理亚型精准识别:高效型与限制型的临床转化价值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存在显著临床异质性,传统柏林标准对个体化治疗指导有限。Gabriela Meza-Fuentes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分析224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24小时数据,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和XGBoost识别出高效型(n=172)与限制型(n=52)两种亚型。研究发现限制型患者具有更高驱动压(ΔP)、呼吸频率(RR)和死腔比(VD/VT),28天死亡率达21.15%显著高于高效型(9.3%)。该研究建立的分类模型AUC达0.942,为ARDS精准治疗提供了可床旁实施的客观评估工具。
来源:Intensive Care Medicine Experimental 2.8
时间:2025-03-17
第四届多组学科研与临床应用大会——武汉站
武汉站届时将会有邀请到100+行业知名的学术专家、 100+企业单位、1500+高校学生出席,共同探讨学术经验和最新科研课题,携手促进多组学科研技术发展,扎实推进临床应用研究水平与科技成果转化。
SARS研究进展:治疗学研究
[AD340X300]目前没有抗SARS病毒的特效药物,只是使用经验性治疗、支持疗法和控制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现有治疗方法有不同的见解 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开始对最初的治疗进行修正。本文诣在对这方面的进展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有效性还未得到证实。利巴韦林是嘌呤核苷类似物具广谱抗病毒作用。它通过抑制磷酸次黄苷脱氢酶GTP合成所必需的活性可阻止许多RNA和DNA病毒的复制,最终导致RNA基因的致死性突变。经证实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