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利用肠道微生物对抗炎症和感染
尽管营养是日常必需品,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黑盒子。我们知道许多植物性食物对我们有好处,但我们并不总是知道为什么。
1型先天淋巴细胞与炎症性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加剧爬行脂肪纤维化
编辑推荐:克罗恩病(CD)患者常出现特征性爬行脂肪(CrF)病变,但其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大阪大学团队通过分析34例手术患者的肠系膜样本,发现1型先天淋巴细胞(ILC1)和CD163<sup>low</sup>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IFN-γ)协同促进纤维化,且ILC1高频率(≥80%)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该研究为CD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6.9
时间:2025-03-30
帕金森病中淋巴系统功能与外周炎症及运动症状的关联:探寻潜在治疗新靶点
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复杂,为探究淋巴系统功能、外周炎症与运动症状的关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 DTI - ALPS 指数与外周炎症相关且能介导炎症与运动症状关系,该研究为 PD 病理及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来源:npj Parkinson's Disease 6.7
时间:2025-03-30
志贺氏菌感染与肠道微生物组:揭开腹泻奥秘与健康新解
本文聚焦志贺氏菌(<em>Shigella</em>)感染,通过对照人体感染模型(CHIM)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发现感染后微生物组变化与症状相关,症状性感染患者微生物组改变更大且恢复不完全。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感染机制,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来源:mSphere 3.7
时间:2025-03-29
CRH-R1拮抗剂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缓解大鼠结肠炎与母婴分离诱导的内脏高敏感
本刊推荐:为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的发病机制,日本东北大学团队通过建立母婴分离(MS)联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炎的大鼠模型,发现双重应激可协同诱发持续的内脏高敏感,且选择性拮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能显著改善该症状。该研究揭示了CRH-R1通路在应激性肠功能障碍中的核心调控作用,为IBS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BioPsychoSocial Medicine 2.3
时间:2025-03-29
综述:儿童和青少年化脓性汗腺炎(HS)与自身免疫相关性的病例回顾
这篇综述聚焦儿童和青少年化脓性汗腺炎(HS)与自身免疫的关系。通过 1 例 13 岁患 Hurley III 期 HS 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例,结合 20 例儿科病例分析,揭示两者潜在关联,强调对 HS 患者监测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性。
来源: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3.2
时间:2025-03-29
聚焦炎症性肠病:探索差异与防治新径
在医学领域,为改善医疗差距,研究人员聚焦炎症性肠病(IBD),开展了对 IBD 中种族和民族差异的研究。虽未提及具体结果,但该研究对提升 IBD 防治水平、促进医疗公平意义重大。
来源: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2.5
时间:2025-03-29
维生素 D 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协同影响新诊断克罗恩病成人治疗升级风险
为探究维生素 D(VD)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新诊断克罗恩病(CD)患者治疗升级的协同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 VD 缺乏(VDD)会增加治疗升级风险,且 PLR 和 VD 水平存在交互作用。这为 CD 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Nutrition Journal 4.4
时间:2025-03-29
综述:儿童复发性腹痛的评估与管理
这篇综述聚焦儿童复发性腹痛(RAP)。其病因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95% 源于功能性腹痛障碍(FAPD)。文中详细阐述了评估方法,包括病史采集、检查等,还介绍了不同病因的诊断手段和对应的治疗方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1
时间:2025-03-29
综述:城市空气颗粒物暴露对人类上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影响:一项系统综述
这篇综述聚焦城市空气颗粒物(PM<sub>2.5</sub>、PM<sub>10</sub>)暴露与成人上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关联。通过系统检索相关研究,发现高 PM 暴露会改变上呼吸道微生物组,增加患病风险,为深入理解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Respiratory Research 4.7
时间: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