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激酶 B1(LKB1)对 3 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的调控机制及相关疾病关联研究
本文揭示 LKB1 对成年 ILC3 稳态、功能至关重要,为肠道免疫和相关疾病研究提供关键依据。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23
综述:肠道免疫细胞与 α- 突触核蛋白聚集在帕金森病肠道起源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
本文聚焦帕金森病(PD),探讨肠道免疫细胞与 α- 突触核蛋白聚集在 PD 肠道起源发病机制中的关联。
来源:Neurological Sciences 2.7
时间:2025-03-17
综述: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 - 脑轴(GBA)的作用
本文聚焦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 - 脑轴(GBA),探讨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干预潜力。
来源: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4.8
时间:2025-03-17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抗肥胖的新希望
研究人员探究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与肥胖关系,发现 4HPAA 等可防肥胖,为相关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19.2
时间:2025-03-15
综述:乳糜泻患者小肠对麸质损伤易感性的变异性及个性化麸质暴露水平研究
总结:当前缺乏为乳糜泻患者推荐不同麸质阈值的证据,严格无麸质饮食仍是最佳选择。
来源:Current Nutrition Reports 4.6
时间:2025-03-15
综述:人类微生物群在银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聚焦人类微生物群与银屑病,阐述其影响及相关治疗策略,极具科研价值。
来源: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1.8
时间:2025-03-13
未折叠蛋白反应与肠道疾病的联系
肠上皮是一个高度动态的屏障,调节消化、吸收、免疫反应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和神经系统之间的交流。
来源:eGastroenterology
时间:2025-02-24
长双歧杆菌nsp001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依赖方式的T细胞反应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Xinke Nie、Qiqiong Li 等研究人员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Bifidobacterium longum NSP001-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meliorate ulcerative colitis by modulating T cell responses in gut microbiota-(in) dependent manners” 的论文。该研究首次探究了长双歧杆菌 NSP001 来源的细胞外囊泡(NEVs)对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为 UC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生物制剂和理论依据,在肠道疾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7.8
时间:2025-02-11
丰富的生姜化合物呋喃二烯酮通过外源核受体PXR减轻小鼠肠道炎症
在众多天然产物中发现的类药分子价值已被大量文献记载。尽管许多膳食和草药疗法已被证实对治疗肠道炎症有效,但其活性成分的鉴定却相对滞后。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生姜的一种主要成分呋喃二烯酮(FDN)是一种选择性孕烷 X 受体(PXR)配体,具有激动转录效应。研究显示,FDN 结合在 PXR 配体结合域(LBD)的一个亚口袋内,随后会改变 LBD 的结构。通过雄性小鼠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口服 FDN 具有强大的、依赖 PXR 的抗炎效果,且这种效果具有结肠特异性。在协同作用的激动剂存在时,FDN 亲和力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2-06
我国学者在“肠-肺轴”调控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成果以“肠源性记忆γδ T17细胞加重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Gut-derived memory γδ T17 cells exacerbate sepsi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为题,于2024年8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