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12篇有关 " 美国科学院士 " 的文章 第1页
  • 美国院士PNAS解决百年大脑争议

    垂直枕束(vertical occipital fasciculus,VOF)是连接背侧和腹侧视觉皮层的一个主要白质纤维束。很少有视觉科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意识到VOF的存在。最近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现代的体内方法,精确描述了VOF的皮质终端和独特组织特性,揭示了VOF长而有争议的历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5-01-28

  • 国内外生物医学前10名研究所和科学家

    王晓东,美国科学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大陆留学生中的第一位美国科学院士,在细胞调亡的生化代谢信号途径的研究中成绩卓越,他的科研论文质量非常高,引用率也非常高,为人低调谦虚。王晓东主持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了中国科研机构中水平最高的研究所,他们所的管理机制也成为中国科研机构的成功样板。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1-10-19

  • 饶毅回国后发表4篇Nature及子刊文章

    8月16日,中国科学院对外公布了2011年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相比于5月首次公示候选人名单中的314人,半数以上的人已被淘汰。其中包括享有国际盛誉的神经学科学家、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根据生物通编辑在著名国际科技数据资源网络(NCBI)上搜索得的结果,以2007年9月饶毅全职回国起始,饶毅回国后以中国机构作为科研参与单位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分别于2008年和今年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的4篇文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8-19

  • 饶毅研究组再发Nat Neuroseci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群养降低动物打架的分子和细胞机理,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群养社会经历对动物打架的影响,也提示了第一个可以用来减低打架的化学分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6-21

  • 饶毅教授终于又发Nature文章了

    去年一直困身于学术制度,科研经费探讨的北京大学生科院教授饶毅博士,原来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在最新出版的Nature期刊上(在线版)公布了其研究组的新成果:五羟色胺(5-HT)对哺乳动物性选择的关键作用。恭喜!恭喜!非常给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03-25

  • 09年饶毅夫妻连发三篇文章

    2007年饶毅教授作为北京大学首位全球公开招聘的院长回国,之后带领国内的学生发表了25年来中国的第一篇《细胞》论文。并且与多位科学家分别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饶毅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等动物发育的分子信号,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等,其太太吴瑛教授也是这一领域,国际著名的专家之一。在2009年,他们领导的研究组接连发表了几篇文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12-31

  • 饶毅夫妻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密歇根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脊椎动物DSCAM在轴突导向中的重要作用,这反映了介导脊椎动物netrin信号途径的受体具有之前未曾预料到的复杂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A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饶毅教授,2007年饶毅教授作为北京大学首位全球公开招聘的院长回国,之后带领国内的学生发表了25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2-13

  • 《Nature》报道饶毅崔克明之争

    <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face=仿宋_GB2312>近期有关高校生科院学科改革的讨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本期(12月4日)的《Nature》也就这一方法进行了报道,阐述了自家观点。不过无论如何真理越辩越明,这样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才会离真理越来越近。</FONT></FONT></P><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face=仿宋_GB2312> <DIV> <P>快快参加生物通的年终快乐评选活动吧!赢取你想要的奖品!</P> <P><A href="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2008news/index.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66>Sigma-Aldrich特约之2008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FONT></A></P> <P><A href="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2008-Character/index.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66>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08年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FONT></A></P></DIV> <P><BR>&nbsp;</P></FONT></FON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12-05

  • 饶毅最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来自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生物通注)神经学系,乔治亚医学院(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以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解开了神经突起诱向因子Netrin的信号通量中的一个关键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轴突导向活动,以及细胞迁移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版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12-18

  • 国内知名生物学家神经新研究发表《Developmental Biology》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消息,饶毅教授课题组在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 “Role of the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in Determining Neuronal Polarity” 的文章。该文章报道了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参与了神经元极性的决定,并且在神经元极性的决定的信号通路中处于Akt和GSK-3β的上游以及PI3K的下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6-21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