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抗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与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对比及潜在临床应用
新冠疫情下,细胞因子风暴引发多器官衰竭。研究人员开展 “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F-MSCs)与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细胞因子风暴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 AF-MSCs 免疫调节功能更优,为治疗新冠及其他炎症性疾病带来希望。
来源: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7.1
时间:2025-03-29
从Alpha到Omicron:重症COVID-19患者气道与全身免疫应答的特征差异及变异株演化规律
本期推荐:为解析SARS-CoV-2变异株(VOC/VOI)引发的免疫特征差异,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血清与气管吸出物中趋化因子、促炎/调节性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水平,发现不同变异株(Alpha、Gamma、Zeta、Delta、Omicron)感染后呈现显著差异的全身与局部免疫模式。Omicron等后期变异株导致血清网络连接性减弱,而Alpha株引发更强烈的气道炎症反应。该研究为变异株致病机制与精准治疗提供新见解。
来源:Inflammation Research 4.8
时间:2025-03-29
MTBVAC 结核疫苗早期免疫应答特征:γδ T 细胞与 CD4 淋巴细胞的关键作用
结核病(TB)仍是全球重大健康问题,现有疫苗卡介苗(BCG)对成人肺结核预防效果不佳。研究人员开展 MTBVAC 候选疫苗早期免疫应答研究。结果显示,MTBVAC 激活了 CD4 和 γδ T 细胞等,该研究为疫苗评估提供依据,助力 TB 防控。
来源:npj Vaccines 7
时间:2025-03-29
Harmine:一种潜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天然药物
为解决急性肺损伤(ALI)缺乏安全有效治疗策略的问题,温州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 Harmine 对 ALI 治疗效果及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 Harmine 可通过抑制 CSF3 介导的 MAPK/NF-κB 信号通路减轻 LPS 诱导的 ALI,这为 ALI 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Respiratory Research 4.7
时间:2025-03-29
揭示微卫星不稳定型胃腺癌的潜在调控因子 TNFSF9:肿瘤微环境的新洞察
为探究微卫星不稳定(MSI)与非 MSI 胃腺癌(STAD)肿瘤微环境(TME)的差异及潜在机制,研究人员整合单细胞和 bulk 测序开展研究。结果发现 MSI 与更好预后相关,TNFSF9 在 MSI 中高表达,该研究为 STAD 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8
时间:2025-03-29
综述:基于微环境的口腔癌免疫治疗:全面综述
这篇综述聚焦口腔癌,口腔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球癌症病例 4% ,常见类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生存率约 50%。文章探讨肿瘤微环境(TME)如何通过自分泌 - 旁分泌信号通路调控肿瘤增殖转移,详述免疫治疗(如 PD-1、CTLA-4 抑制剂等)在口腔癌中的疗效。
来源:Medical Oncology 2.8
时间:2025-03-29
基于人多能干细胞衍生肝类器官多因素分析的肝毒性评估新方法:开启药物研发新征程
在药物研发中,预测药物性肝损伤(DILI)意义重大。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肝类器官(HOs)和功能终点的方法,通过多因素分析评估肝毒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预测 DILI,为早期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的肝毒性评估手段。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溃疡性结肠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探秘:关键基因与通路的深度解析
溃疡性结肠炎(UC)与动脉粥样硬化(AA)关系密切但机制不明。研究人员通过分析 GEO 数据库中 UC 和 AA 的基因表达数据,识别出 105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 16 个枢纽基因。这为揭示二者发病机制、开发诊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重大发现!游离睾酮或成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保护神”,血浆蛋白亦有新线索
为探究循环激素和蛋白质组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因果关系,明确潜在治疗靶点,研究人员开展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结果发现,遗传预测的较高游离睾酮(FT)水平与 ALS 风险降低 23% 相关,12 种血浆蛋白与 ALS 存在因果关联。这为 ALS 防治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线粒体-内质网膜相关基因KLRC1与SOCS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保护机制研究
本期推荐: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亟待突破!研究人员通过转录组学结合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首次锁定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基因KLRC1和SOCS2的关键保护作用。研究发现两者在AS组表达显著降低,且与CD8<sup>+</sup>T细胞活化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分别呈负相关。SOCS2的发现为AS早期诊断提供了新靶点,理论价值突出。
来源:Mammalian Genome 2.7
时间: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