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11篇有关 " 粪便分析 " 的文章 第1页
  • 探究印度西海岸近危候鸟鸻鹬类饮食差异与共存机制

    为解决印度西海岸鸻鹬种群数量下降问题,研究欧亚蛎鹬(<i>Numenius arquata</i>)和斑尾塍鹬(<i>Limosa lapponica</i>)饮食,发现其饮食和栖息地偏好差异,强调栖息地与猎物意义。

    来源:Ornithology Research 1.4

    时间:2025-03-18

  • 眼部囊尾蚴病:偶然发现背后的诊疗关键与预防启示

    为解决眼部囊尾蚴病(ocular cysticercosis)的诊断与治疗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病例研究。通过对一名 40 岁男性病例分析,发现早期诊断和干预,结合手术摘除与抗寄生虫治疗有效,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来源: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1.4

    时间:2025-03-17

  • 凝结芽孢杆菌 MZY531 对肝癌治疗的多机制探索:开启抗癌新希望

    为探究凝结芽孢杆菌 MZY531 对肝癌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实验,发现其可抑制肿瘤生长,意义重大。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11

  • 整合分类学:解开蠕虫寄生虫研究的新钥匙

    为准确鉴定蠕虫寄生虫,研究人员开展整合分类学研究,明确了流程与局限,推动寄生虫学发展。

    来源:Parasites & Vectors 3.0

    时间:2025-03-06

  • 连云港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大揭秘:耐药现状、风险因素及临床启示

    为解决现有幽门螺杆菌(H. pylori)诊疗方案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的问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分析其在当地的感染、耐药及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当地感染率低但耐药率高,该研究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一读。

    来源:BMC Gastroenterology 2.5

    时间:2025-02-21

  • 乌干达西部农村地区恶性贫血伪装成复发性下肢无力病例研究:揭示诊断困境与治疗策略

    为解决乌干达西部农村地区恶性贫血(PA)诊断困难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 1 例 51 岁男性 PA 病例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患者因 PA 出现复发性下肢无力,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此研究强调早期诊断和经验性治疗 PA 的重要性。

    来源: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0.9

    时间:2025-02-19

  • 肠道微生物组对多种癌症免疫治疗反应的影响的新见解

    今天,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由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领导的两项研究展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种可靶向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改善免疫治疗的反应。

    来源:

    时间:2022-06-08

  • 华人学者Nature子刊有效对抗免疫疗法诱导的结肠炎

    研究人员通过粪便移植,微生物组调控,成功治疗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常见副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11-14

  • 基因和饮食哪个对肠道菌群影响更大?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个人肠道菌群所含细菌种类丰度的决定因素中,基因虽然很重要,但是饮食更为重要。这项小鼠研究探讨了这种先天和后天的平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2月18日的《Cell Host and Microbe》杂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12-26

  • 女科学家解开HIV 20年之谜

    生物通报道,艾滋病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重点,获得最多人拥护的观点是,艾滋病病毒HIV来自于猩猩的SIV,猩猩通过血液将其传播给人类,SIV再突变进化成HIV,导致艾滋病在人群中大面积传播。然而,一直引众多科学家困惑的是,猩猩感染SIV后并不发病,也没有艾滋病样的症状。所以,科学家们就认为猩猩对SIV具有天然免疫力。

    来源:Science

    时间:2009-02-16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