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在自闭症 BTBR T+ Itpr3tf/J 小鼠模型中对分子信号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治疗意义
为探究尼古丁对 BTBR T<sup>+</sup> Itpr3<sup>tf</sup>/J 小鼠全身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前额叶皮质烟碱受体亚型表达模式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尼古丁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浓度,上调前额叶皮质 α7、α4、β2-nAChRs 表达,表明 nAChRs 或可作为 ASD 治疗靶点。
来源:Molecular Neurobiology 4.6
时间:2025-04-03
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早期发病中的关键作用研究
为探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AU)发病机制,南开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为模型展开研究。结果发现,moDCs 在 EAU 早期大量浸润,且泼尼松醋酸酯(PA)眼药对其分化和浸润无明显抑制作用,这为 AU 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BMC Ophthalmology 1.7
时间:2025-04-03
重大发现!G-CSF 动员的供体 PD-1+CD8+TSCM样调节亚群可缓解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为优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体选择标准,研究人员分析 80 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供体的外周 T 淋巴细胞亚群。发现供体 PD-1<sup>+</sup>CD8<sup>+</sup>CD45RA<sup>+</sup>CCR7<sup>+</sup>T 细胞亚群与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降低相关,或可用于供体选择。研究成果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为优化 allo-HSCT 供体选择和 aGVHD 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时间:2025-04-03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外囊泡:传递念珠菌溶素并调控宿主细胞反应的关键角色
本文聚焦白色念珠菌(<em>Candida albicans</em>)感染。研究发现生物膜细胞外囊泡(EVs)含有念珠菌溶素(candidalysin),虽不能损伤口腔上皮细胞(OECs),却可诱导细胞因子反应。且 24h 和 48h 的 EVs 功能有差异,为了解白色念珠菌致病机制提供新视角。
来源:Infection and Immunity 3.1
时间:2025-04-03
CSF 中 TG6 自身免疫标志物:揭开麸质共济失调发病机制的新视角
为探究麸质共济失调(GA)患者脑脊液(CSF)中抗体产生及入脑机制,研究人员对 GA 患者和对照组的 CSF 进行免疫学评估。结果发现部分 GA 患者 CSF 中存在浆细胞和抗 TG6 IgA 抗体,这可能与病程和麸质暴露有关,为 GA 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
来源:The Cerebellum 2.7
时间:2025-04-03
综述:卵巢颗粒细胞相关非编码 RNA 在卵巢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与临床探索
这篇综述聚焦卵巢功能障碍,探讨卵巢颗粒细胞(GC)相关非编码 RNA(ncRNAs)的作用。ncRNAs 通过调控 GC 的增殖、凋亡等活动,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具有诊断和治疗潜力,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来源:Reproductive Sciences 2.6
时间:2025-04-03
CSF 流出新发现:基于人体解剖标本的脊髓蛛网膜下腔 CSF 流出研究
为探究脑脊液(CSF)循环和流出途径,尤其是脊髓流出途径,华沙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人体解剖标本的脊髓 CSF 流出研究。结果发现了两条潜在的 CSF 流出途径,该研究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来源:Fluids and Barriers of the CNS 5.9
时间:2025-04-03
埃及国家癌症研究所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危重症患者的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挑战与应对
为探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的细菌耐药情况,开罗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回顾性观察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耐药菌在患者中占主导,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多为广泛耐药(XDR),且出现泛耐药(PDR)菌株,这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The Egypti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0.3
时间:2025-04-03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率(PNR)在糖尿病黄斑水肿诊断中的价值:一项增强DR患者风险分层的新策略
本期推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团队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并发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早期诊断难题,通过366例横断面研究发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率(PNR)≤68.51可作为DME的独立预测指标(AUC=0.832),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炎症监测工具。该研究首次揭示PNR与DME的强相关性(OR=12.05),对优化DR患者管理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BMC Ophthalmology 1.7
时间:2025-04-03
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案例报告:创新治疗方案的探索与意义
为解决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EF)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患者的治疗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植入无导线起搏器(LP)的研究。结果显示 LP 能有效治疗且降低感染及相关并发症风险。该研究为这类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有重要临床意义。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