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355篇有关 " 磷脂酶 A<sub>2</sub>受体 " 的文章 第1页
  • 综述:硫辛酸作为对抗脂多糖及其他天然毒素的保护剂:全面评述

    本文系统综述了α-硫辛酸(LA)的抗氧化、抗炎及线粒体保护机制,揭示其对脂多糖(LPS)、蛇毒分泌型磷脂酶A<sub>2</sub>(sPLA<sub>2</sub>)、石房蛤毒素(STX)等毒素的拮抗作用,提出增强p-糖蛋白活性等新机制。尽管动物实验数据支持LA的解毒潜力,但临床转化仍需更多研究填补证据缺口。

    来源: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时间:2025-04-15

  • 蜂毒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揭示剂量依赖的毒性作用及机制

    蜂毒(BV)中毒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尚不明确。为探究其影响,研究人员以 24 只 Wistar 白化大鼠为对象,分对照组、低剂量(20 μg/g - mg/kg)BV 组和高剂量(30 μg/g - mg/kg)BV 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BV 可致心率下降、心脏酶升高,高剂量还会损害心脏组织,这为深入了解蜂毒危害提供依据。

    来源:Bratislava Medical Journal

    时间:2025-04-15

  • 花生耐旱品种 L14 转录组解析:开启耐旱分子机制研究新征程

    为探究花生耐旱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对耐旱花生品种 L14 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 71,000 多个单基因的高质量转录组组装和注释,鉴定出多个与非生物胁迫耐受相关基因,验证了 LEA<sub>5</sub>表达,为提升花生耐旱性提供关键信息。

    来源:Journal of Crop Health

    时间:2025-04-15

  • 综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分子景观:靶向 Wnt/β - 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

    这篇综述聚焦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深入剖析其复杂分子机制。探讨了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 ccRCC 发病、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相关拮抗剂基因的调控功能,为研发针对 ccRCC 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来源:Discover Oncology

    时间:2025-04-15

  • 乙酰胆碱毒蕈碱 M2受体:维持人脂肪源干细胞向施万样细胞分化表型的新希望

    为解决人脂肪源干细胞(ASCs)分化为施万样细胞(hdASCs)后表型不稳定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乙酰胆碱毒蕈碱 M<sub>2</sub>受体对 hdASCs 增殖和表型稳定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 M<sub>2</sub>受体激活可稳定 hdASCs 表型,这为外周神经再生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Cell Death Discovery

    时间:2025-04-14

  • 比较白唇竹叶青和瓦氏蝮蛇毒液的体外免疫反应性及蛋白质分析:为抗蛇毒血清优化提供关键依据

    蛇咬伤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抗蛇毒血清是主要治疗手段。研究人员为评估两种蛇毒的免疫反应性差异,对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和 Tropidolaemus wagleri 毒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抗蛇毒血清对两种蛇毒反应不同,还明确了免疫反应相关蛋白等。该研究有助于优化抗蛇毒血清配方。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3

  • 非病毒基因递送新突破:bZIP结构域增强TFAMoplex转染效率,媲美AAV病毒载体

    本文创新性地将bZIP结构域整合入TFAMoplex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通过增强DNA结合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使转染效率提升2倍以上。研究首次在血清环境中实现与腺相关病毒(AAV)对比,发现TFAMoplex虽转染细胞比例略低,但单细胞转基因表达量显著超越AAV,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非病毒替代方案。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时间:2025-04-13

  • 综述:褪黑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聚焦程序性细胞死亡、炎症和氧化应激

    这篇综述聚焦褪黑素(MLT)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MLT 通过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如 NLRP3 炎症小体、NF-κB 等发挥抗 AS 作用,但临床应用存在剂量、安全性等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来源: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时间:2025-04-13

  • 综述:白色念珠菌阴道感染的现状研究

    本文系统综述了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 albicans)阴道感染的致病机制、宿主免疫应答及防治策略。文章重点解析了C. albicans的毒力因子(如生物膜形成、表型转换)、风险因素(抗生素滥用、免疫抑制等),并探讨了当前抗真菌疗法的局限性(如耐药性)与新兴解决方案(纳米递送系统、疫苗开发)。通过整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为改善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防治提供了多学科视角,强调个性化医疗与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来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4-12

  • 基因调控稀土纳米颗粒生物转化:解锁纳米材料生物命运密码

    为探究纳米颗粒生物转化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稀土氧化物(REO)纳米颗粒生物转化的相关研究。利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发现 SMPD1 可调控 REO 在溶酶体中的生物转化,影响细胞毒性及炎症反应,为控制纳米材料生物命运提供新途径。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2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