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李芳兰团队在西南干旱河谷乡土旱生植物水、碳功能性状对石质土结构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相关成果以 Within leaf nitrogen allocation regulates the photosynthetic behavior of xerophytes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soil rock fragment content( 2023)为题发表在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5-04-14
综述:营养限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单一胁迫到复合胁迫
本文系统阐述了土壤矿质营养(N、P、K、Mg等)如何通过能量与氧化还原稳态、氮磷吸收分配及生化替代等机制调控光合作用(PS)。突破性地指出复合营养胁迫下光合响应并非单一胁迫的简单叠加,揭示了营养互作通过光能吸收-利用平衡、同化物运输及反馈调节等保守模式影响碳固定,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精准营养管理理论依据。
来源:TRENDS IN Plant Science
时间:2025-04-13
侵蚀导致表土稀释对油菜根系生长、碳同化输入及土壤周转的影响:探寻土壤碳动态的关键机制
为解决土壤侵蚀导致表土稀释对土壤碳动态影响不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不同表土稀释水平下油菜生长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表土稀释可提高根系和根际沉积的碳输入,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M)组分中稳定态碳未增加。该研究为理解侵蚀土壤碳动态提供依据。
来源: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时间:2025-04-11
刺槐林密度梯度下荆条新枝与老枝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动态及其生态适应策略
本研究针对温带灌木层优势种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不同密度林分(500/700/850株/hm<sup>2</sup>)下的碳分配机制,通过五个月相采样揭示:新枝NS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始终高于老枝,高密度林分老枝淀粉(ST)生长季显著降低但冬季耐寒性未受抑制。研究首次阐明林冠遮荫与物候期交互作用下灌木碳储存-利用策略,为温带灌丛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时间:2025-04-11
温带树种气孔关闭的统一调控:维持夜间膨压与生长及对全球碳循环的关键意义
为解决不同树种气孔关闭环境阈值差异导致全球水碳循环预测不确定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温带树种气孔关闭调控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统一的黎明前水势(Ψ<sub>leaf</sub>)阈值为 -1.2MPa,且气孔关闭优先考虑夜间复水。这对预测全球碳循环动态至关重要。
来源:Nature Plants 15.8
时间:2025-04-04
外源应用κ-卡拉胶对罗勒生长、次生代谢及精油品质的剂量效应研究
本期推荐:为解决化学肥料滥用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团队首次探究κ-卡拉胶(k-carrageenan)对罗勒(Ocimum basilicum)的生理调控作用。研究发现1.20 mM处理可显著提升植株生物量(干重增加1.64倍)、叶绿素含量(提升97%)及精油产量(0.39%),并促进甲基肉桂酸酯(49.9%)等活性成分积累。该研究为开发海藻源生物刺激素提供新思路,对可持续农业和药用植物栽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2
核质双靶向转录因子 BAI1:调控陆生植物光合基因转录的关键 “开关”
在叶绿体生物发生过程中,质体和细胞核基因转录的协调对光合装置组装至关重要,但此前未发现调控质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核 - 质体双靶向转录因子 BAI1 的研究,发现其可调控核与质体基因转录,该研究为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来源:Molecular Plant 17.1
时间:2025-04-02
盐胁迫下伏令夏橙(Citrus volkameriana)的生长响应:土壤、植株生理生化及营养变化研究
为解决柑橘种植中土壤盐渍化限制生长的问题,研究人员以伏令夏橙(<em>Citrus volkameriana</em>)为对象,研究不同 NaCl 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伏令夏橙在 80mM NaCl 下有较高耐盐指数,盐胁迫影响土壤性质、植株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该研究为柑橘耐盐种植提供依据。
来源: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3.9
时间:2025-03-29
海洋酸化下红藻代谢组学:长心卡帕藻应对高 pCO2的机制解析
为探究大气 pCO<sub>2</sub>升高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非靶向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GC-MS)技术及生理生化分析,对长心卡帕藻(Gracilaria changii)展开研究。结果发现高 pCO<sub>2</sub>虽未促进其生长,但增强了光合碳同化,还影响了代谢物和氨基酸合成途径,对理解海洋生物适应环境变化意义重大。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8
时间:2025-03-28
不同光质下铜绿微囊藻产生物燃料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产量研究:探寻最佳光质提升原料产量
为解决生物燃料原料问题,浙江农林大学研究人员探究不同光质对铜绿微囊藻(<em>M. aeruginosa</em>)影响,发现红光最佳,利于生产。
来源: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 6.1
时间: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