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变化与梅尼埃病:内耳奥秘的新探索 —— 揭示气压与内淋巴间隙体积的关联
梅尼埃病(MD)患者常因天气变化出现眩晕症状,其病理基础为内淋巴积水(EH),但 EH 与天气关系不明。研究人员通过对单侧 MD 患者及对照组进行研究,发现中等听力受损的 MD 患者中,大气压下降与患侧前庭内淋巴间隙(ELS)体积增加有关,有助于阐释 MD 病理生理机制。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新手法助力精准诊断:后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疲劳时眼震快速恢复的研究
为解决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疲劳导致无法用 Dix–Hallpike 试验(DHT)诱导眼震而影响后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诊断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新手法恢复眼震的研究。结果显示新手法有效,对 pc-BPPV 诊断有重要意义。
来源: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1.9
时间:2025-03-28
美国成年人吞咽困难认知调查:高患病率与低知晓率的反差
为了解公众对吞咽困难(Dysphagia)的认知情况,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对比吞咽困难与失眠、眩晕、共济失调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吞咽困难认知度远低于其他病症,但其患病率高于眩晕。这对推动早期干预和医疗资源公平获取意义重大。
来源:Dysphagia 2.2
时间:2025-03-28
老年性眩晕的多因素分析与临床干预策略
老年患者眩晕问题日益突出,德国研究人员针对这一多因素症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分析polyneuropathy(多发性神经病)、orthostatic dysregulation(直立性调节障碍)等主要诱因,提出结合vestibulopathy(前庭病变)评估和药物调整的综合诊疗方案,为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循证依据。
重大发现:GPCR 成为平衡感知新 “主角”,开启眩晕治疗新希望
在平衡感知机制未完全明晰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前庭系统中机械敏感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研究。他们发现 LPHN2/ADGRL2 这一 GPCR 对维持正常平衡至关重要,其调节前庭毛细胞(VHCs)中不依赖于尖端连接的机械电转导(MET)过程。该发现为平衡感知研究及眩晕治疗带来新方向。
来源:Cell Research 28.2
时间:2025-03-27
结构化报告在耳鼻喉科领域的应用:提升诊疗质量的关键钥匙
在耳鼻喉科(HNO)诊疗中,传统自由文本记录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诊断治疗。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结构化报告(SR)在 HNO 领域应用的研究。结果显示,SR 能提升报告质量、效率等。这为优化 HNO 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关键意义。
新抗菌药 BTZ-043 为结核病治疗带来曙光:靶向 DprE1 的创新突破
为解决结核病发病率上升及耐药问题,研究人员研究 DprE1 抑制剂 BTZ-043,证实其杀菌效果,意义重大。
来源:BIOspektrum
时间:2025-03-26
综述:探索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多发性硬化中的诊断价值:一项系统综述
该综述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对多发性硬化(MS)脑干病变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来源:The Egypti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0.4
时间:2025-03-26
透明质酸耳部注射致前庭功能障碍病例报告及机制解析
研究人员针对耳部注射并发症,研究透明质酸耳部注射,发现其可致前庭功能障碍及相关机制。
来源: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2.0
时间:2025-03-22
CACNA1A 突变患者的表型变异性研究:开启神经疾病精准诊疗新篇
为深入了解 CACNA1A 基因变异,研究人员分析 31 例患者,发现其可致多种神经症状,为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3.0
时间: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