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945篇有关 " 番茄 " 的文章 第1页
  •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植物化学物质与代谢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营养品质调控机制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番茄采后品质易劣变问题,通过分析GT-2等4种基因型番茄在绿熟至红熟阶段的动态变化,揭示了糖、蛋白质、酚类等代谢物与Lycopene、HMF等关键物质的积累规律,HPTLC和GC-MS/MS技术证实氨基酸谱重塑与羟甲基糠醛(HMF)的合成关联成熟进程,为优化采收期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不同幼虫龄期寄主转换对其种群表现的影响:为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关键依据

    为解决番茄潜叶蛾(<em>Tuta absoluta</em>)防治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番茄潜叶蛾幼虫在番茄、茄子和烟草三种寄主植物间不同龄期转换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不同寄主上发育和繁殖存在差异,对制定综合害虫管理(IPM)策略有重要意义。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蛋白CKC_05770与番茄APX6/APX7的体内互作揭示非经典分泌效应子的新功能

    本期推荐: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团队针对Liberibacter病原体缺乏典型分泌系统的科学难题,通过基因组挖掘鉴定出66-102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候选者,聚焦LsoB的CKC_05770和CKC_00930蛋白。研究发现CKC_05770通过PhoA验证具有分泌活性,并与番茄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6/APX7)发生特异性体内互作,但不同于CLas同源物,其不具过氧化物酶活性且不抑制ROS积累。该研究为理解不同Liberibacter病原体的宿主适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 生物钟调控锌饥饿反应与次级代谢,对尖孢镰刀菌致病性至关重要

    为探究生物钟在病原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尖孢镰刀菌(<em>Fusarium oxysporum</em>)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其生物钟通过调节锌饥饿反应和次级代谢影响致病性,该研究为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提供新方向。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3-29

  • 综述:基于图的植物泛基因组学:技术、应用及挑战

    本文围绕植物图泛基因组展开,介绍其构建算法、读长比对和变异基因分型的方法,阐述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发现遗传多样性、助力作物驯化与育种等,分析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为植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泛基因组:Pangenome;图泛基因组:graph pangenome)

    来源:aBIOTECH 4.6

    时间:2025-03-29

  • 植物源纳米银解锁番茄抗枯萎病新机制:绿色合成AgNPs协同促进生长与防御通路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土传病原菌造成的作物损失日益严重。番茄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作物,其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FOL)可导致高达90%的产量损失,而传统化学杀菌剂面临环境残留和病原抗性等挑战。巴基斯坦拉合尔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的Hina Ashraf团队创新性地利用本土植物Pongamia pinnata叶提取物,通过微波辅助绿色合成技术开发出粒径1-3.5 nm的球形银纳米颗粒(PP-AgNPs),系统揭示了其在实验室、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8

  • Alternaria murispora与Leptomastix dactylopii联用增强马铃薯作物上番茄刺粉蚧的生物防治效果

    为解决番茄刺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对马铃薯作物的危害,研究人员评估了虫生真菌Alternaria murispora(AM)与寄生蜂Leptomastix dactylopii(LD)的协同防治效果。通过网室和田间5周试验发现,AM+LD联用处理组使粉蚧活动态虫口降至1.7头/株,卵量0.9粒/株,植株视觉评分提升至9.9分,显著优于单剂及化学农药对照,为可持续治理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Phytoparasitica 1.5

    时间:2025-03-27

  • 通过回交群体导入 Sletr1-2 突变等位基因延长高产热带番茄采后货架期:开启热带园艺新盈利篇章

    为解决热带地区番茄采后损失大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将乙烯不敏感的 Sletr1-2 等位基因导入高产热带番茄品种 “Intan” 的研究。结果显示,BC<sub>3</sub>F<sub>2</sub>代纯合 Sletr1-2 品系货架期提高 3.5 倍且产量不减。该研究有助于减少采后损失、提高园艺效益。

    来源: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1.6

    时间:2025-03-27

  • 樱桃番茄优异基因型筛选及杂交亲和性研究:基于形态生化性状与产量提升的育种策略

    编辑推荐:针对孟加拉国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品种匮乏问题,Hajee Mohammad Danesh科技大学团队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半双列杂交设计,筛选出Red02等高产基因型(YPP=1346.72 g),发现C1×Red0107等组合杂交成功率超90%,为热带地区番茄育种提供了优质亲本材料和高效杂交方案。

    来源:Discover Plants

    时间:2025-03-27

  • 综述:植物驯化中的顺式调控动态

    这篇综述深入探讨了顺式调控元件(CREs)在植物驯化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CREs如何通过调控细胞身份变化和驯化综合征(domestication syndromes)塑造栽培植物的表型。文章系统梳理了野生与栽培物种间CREs遗传变异的来源(如<em>de novo</em>演化或祖先元件突变),并指出当前研究的挑战(如大效应位点偏好性、复杂遗传架构)。作者强调,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基因编辑(如CRISPR)和单细胞技术将推动该领域突破。

    来源:TRENDS IN Genetics 13.6

    时间:2025-03-2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