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唾液微生物组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肺结节检测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为解决肺结节(PN)诊断依赖影像学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唾液微生物组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 PN 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唾液微生物组可作为 PN 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这为 PN 临床诊断提供新途径。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
含镍(II)介位修饰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开拓新型功能分子的关键路径
为解决酞菁衍生物结构多样性受限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介位修饰酞菁衍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通过新策略合成了多种衍生物,如 16π 电子反芳香性的四苯并二氮杂卟啉(2)等。该研究为合成多样的类酞菁大环化合物开辟了新途径。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0
综述:应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挑战:双功能生物材料的最新进展
这篇综述聚焦感染性骨缺损难题,探讨其病理过程,分析双功能生物材料(兼具抗菌与成骨特性)在治疗中的应用。涵盖多种材料类型,如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极具科研与临床参考价值。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棕榈植物体型调控比叶面积的奥秘:支持"收益递减假说"的新证据
热带棕榈作为关键功能群,其比叶面积(SLA)的种内变异机制尚不明确。来自未知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测量6种新热带棕榈(236个体)发现:冠层物种SLA普遍低于林下物种,且随植株增大呈负相关,与叶片厚度、含水量显著负相关。ANCOVA模型揭示SLA变异主要受体型驱动,为代谢缩放理论中"收益递减假说"提供了种内证据。
来源:Oecologia 2.4
时间:2025-03-29
陈槐团队揭示泥炭藓在冷浸田中种植对土壤碳汇增强的调控机制
图 1泥炭藓种植通过调节微生物功能和缓解磷限制增强了土壤碳固存概念图
上述研究结果于2025年3月以“Sphagnum cultivation enhances soil carbon stock by alleviating microbial phosphorus limit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一区TOP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5-03-29
从降水梯度不同土壤深度中恢复 679 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揭示土壤微生物奥秘与生态意义
为解决土壤微生物原位鉴定困难、功能未知及难培养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从不同土壤深度沿降水梯度恢复 679 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的研究。结果显示降水影响 MAGs 检测和代谢潜力。该研究为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受降水变化的影响提供依据。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3-29
陈槐团队在泥炭藓内生微生物组对氮沉降响应研究中获新进展
上述研究结果于2025年3月以“Endophytic microbiome of Sphagnum palustre as indicators of ecosystem response to nitrogen depositionn”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TOP期刊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5-03-29
肉桂醛通过TAK1-p38MAPK-NLRP3通路抗心室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研究
心室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但现有药物疗效有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建立ISO诱导的大鼠模型,发现肉桂醛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评分,改善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抑制TAK1-p38MAPK-NLRP3信号通路活化,减少IL-1β等炎症因子释放。该研究为开发靶向炎症通路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发表于《Heart and Vessels》。
来源:Heart and Vessels 1.4
时间:2025-03-28
揭示可卡因戒断与消退机制:为防治成瘾开辟新径
成瘾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在戒断期间会加剧并影响预防复发,现有治疗方法效果有限。研究人员以雄性大鼠为对象,开展可卡因自我给药实验,结合 RNA 测序研究伏隔核(NAc)在戒断和消退期间的转录特征。结果发现不同戒断和消退方式影响药物寻求行为及 NAc 转录组,为防治可卡因使用障碍(CUD)提供依据。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6
增大孔隙空间提升生物膜系统多样性,解锁多孔环境微生物奥秘
为探究孔隙空间对生物膜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微流控芯片开展研究,发现增大孔隙空间可提升生物膜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这对相关领域的生物膜管理意义重大。
来源:Microbiome 13.8
时间: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