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恒河猴(Macaca mulatta)社会生态因素对攻击行为与伤害风险的差异化影响:群体规模与性别比例的十年追踪研究
本期推荐:研究团队通过10年追踪6个自由放养恒河猴群体,首次揭示群体规模与性别比例对两性攻击行为与伤害风险的差异化影响。发现中等规模群体攻击风险最低,但雄性在小群体中受伤风险更高;性别比例通过季节性调节两性互动模式,为灵长类社会生态学理论提供关键实证。该研究发表于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为理解灵长类社会组织的进化压力提供新视角。
来源: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1.9
时间:2025-03-29
综述:类器官——AAV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前开发未来
这篇综述系统探讨了人源干细胞(PSC)衍生的脑与视网膜类器官在AAV(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中的革命性作用。作者Vivienne M. Kaiser和Anai Gonzalez-Cordero详细分析了类器官模型在筛选新型AAV衣壳(如AAV2(7m8))、验证细胞特异性启动子(如GRK1)及评估基因疗法(如RPGR、ABCA4等大基因递送)中的优势,同时指出其局限性(如胎儿态表型、高剂量需求)。文章强调,随着FDA现代化法案推动非动物模型应用,类器官将成为跨越物种差异、加速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如Usher综合征、Leber先天性黑蒙)治疗开发的关键平台。
来源:Gene Therapy 4.6
时间:2025-03-29
脂质乳剂通过LPS/TLR4通路对急性有机磷中毒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研究
本期推荐: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OP)多器官损伤难题,研究人员探索脂质乳剂(ILE)联合标准治疗(ST)的协同机制。通过建立大鼠OP模型,发现ILE通过抑制LPS/TLR4通路显著降低TLR4表达,改善肝功能(AST/ALT)、提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减轻心/肺病理损伤。该研究为临床OP中毒的器官保护提供了新靶点。
来源:BMC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2.8
时间:2025-03-29
新型衣壳修饰的 HDAd 载体介导人源化小鼠体内造血干细胞转导:开启基因治疗新征程
本文构建了人源化小鼠模型,通过不同动员方案结合新型衣壳修饰的辅助依赖型腺病毒(HDAd)载体进行体内造血干细胞(HSC)转导研究。发现 HDAd6/3 等载体能高效转导 HSC,为血红蛋白病和 HIV 等疾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4.6
时间:2025-03-29
综述:利用细菌和病毒的社会特性用于临床应用
这篇综述探讨了利用细菌和病毒的社会动态(social dynamics)进行治疗的策略。细菌方面,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策略虽有潜力,但进展缓慢;病毒方面,欺骗疗法(cheat therapy)已在多种病毒感染治疗中取得成功。文章分析了两者差异及相互借鉴之处,为新型抗菌策略提供思路。
来源:npj Antimicrobials and Resistance
时间:2025-03-29
综述:新皮质进化中发育时间的表观遗传和代谢调控
本文聚焦新皮质发育,探讨了发育程序时间调控的重要性,阐述了表观遗传机制(如 H3K27me<sup>3</sup>等)对发育转变的调控作用,分析了代谢(如糖酵解、谷氨酰胺分解等)对皮质发育的影响,以及两者异常与神经发育障碍的关联,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TRENDS IN Neurosciences 14.6
时间:2025-03-29
视觉皮层腹侧通路中期望依赖的刺激选择性机制解析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通过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非人灵长类电极阵列记录技术,挑战了传统前馈式物体识别理论,揭示了颞叶皮层至初级视觉皮层(V1)自上而下的反馈通路如何通过选择性去抑制作用,动态调节神经元对物体及其组分的特异性响应。该研究为理解工作记忆与物体预期对视觉处理的调控提供了神经环路层面的证据。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4
时间:2025-03-28
大鼠视觉物体识别的神经关联:探索大脑视觉奥秘的新突破
这篇论文通过构建高通量行为平台和双光子成像技术,研究大鼠视觉物体识别的神经机制。发现大鼠视觉皮层与灵长类、小鼠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为理解视觉处理提供新视角,也为以大鼠为模型研究感知行为奠定基础。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28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加剧环境中病原细菌的传播:全球分布模式与未来风险预测
推荐语:为揭示环境介导的人类病原细菌(HPB)全球分布规律及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基于全球106万份微生物群落样本构建HPB图谱,发现其分布呈现纬度多样性梯度,气候与人为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预测显示,本世纪末HPB丰富度、丰度及入侵风险将随气候变暖加剧而上升,尤其在可持续发展滞后的区域。该研究为“One Health”框架下HPB传播风险评估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3-28
突破认知:揭开 Chilomastix 属遗传多样性面纱,助力寄生虫病防控新征程
为解决 Chilomastix 属遗传参考数据稀缺、分子分类不明确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印度尼西亚寄生虫流行地区人和动物中 Chilomastix 属分离株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多种单系聚类亚型,明确了遗传分类。这对了解寄生虫遗传多样性及宿主特异性动态意义重大。
来源:Tropical Medicine and Health 3.6
时间: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