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热疗法显著增强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敏感性,为脑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常见原发性脑癌,对放化疗耐药。研究人员开展磁热疗法(MHT)联合放化疗治疗 GBM 的研究。结果显示,MHT 增强放化疗疗效,延长小鼠生存期。该研究为 GBM 治疗提供新策略,有重要临床意义。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8
冷喉包对术后咽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为口腔手术患者带来新希望
为解决喉包(TP)使用的不良事件问题,研究人员开展冷喉包对术后咽痛(POST)和恶心呕吐(PONV)影响的研究,发现冷应用可降低 POST,对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有重要意义。
来源:Bratislava Medical Journal 1.5
时间:2025-03-25
印度全州结核病患病率调查中筛查与诊断试验的诊断准确性:关键发现与策略指引
为评估结核病(TB)筛查和诊断试验性能,研究人员开展全州调查,发现症状筛查、CXR 和 mWRDs 各有特点,对 TB 防控意义重大。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19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入院体温与 28 天死亡率的关联:揭示关键预后因素
为探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者入院体温(BT)与 28 天死亡率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呈 U 型关联,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18
脉冲电场消融(PFA)在房颤治疗中的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指南——基于五电极PFA系统的实践探索
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针对房颤消融术开展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脉冲电场消融(PFA)的技术原理、导管选择及操作流程,涵盖患者筛选、镇静策略至影像引导等关键环节,并探讨了PFA技术向其他心律失常治疗及3D标测系统整合的发展前景。该研究为电生理领域提供了新型非热能消融技术的标准化操作框架,对提升手术安全性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来源:Herzschrittmachertherapie + Elektrophysiologie
时间:2025-03-17
实验性焚烧髌骨的生物性别鉴定:通过比较分析探索热损伤骨骼的性别二态性
法医人类学面临焚烧骨骼性别鉴定难题。科英布拉大学团队创新性地利用21世纪骨骼收藏库(ISC/XXI)中32例实验性焚烧髌骨样本,通过最大高度(MAXH)、宽度(MAXW)和厚度(MAXT)测量,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准确率达75%。研究发现热损伤髌骨仍保持性别二态性(D值0.22-0.45),为法医鉴定焚烧遗骸提供新方法,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2.2
时间:2025-03-17
微波热疗热点检测的深度学习新突破:精准监测,守护健康
研究针对微波热疗(MH)温度监测难题,提出直接学习法,模型准确率高,凸显数据驱动方法优势。
来源: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 2.6
时间:2025-03-15
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持续主动加温疗效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风险,助力术后康复
为探究持续主动加温(CAW)与体温低于 36°C 时主动加温(BAW)效果差异,研究发现 CAW 可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span><span tabindex="0" aria-describedby="3zh3p2y" data-popupid="3zh3p2y">1</span></span>。
来源:BMC Gastroenterology 2.5
时间:2025-03-15
食物质量与水温对淡水珍珠蚌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及修复启示
为探究食物质量能否弥补低温对淡水珍珠蚌(FPM)幼体生长的限制,研究人员开展实验,发现食物质量有一定补偿作用,但需在温暖环境和优质食物共同作用下才能促进幼体生长和存活,这对 FPM 栖息地修复意义重大。
来源:Hydrobiologia 2.2
时间:2025-03-06
利用组织 - 针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声学信号创建温度预测模型:开拓热疗监测新路径
为解决热疗中温度监测难题,研究人员利用振动声学信号建模,实现约 3°C 误差的温度预测,助力微创热监测。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