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鱼类群落连通性研究进展
这篇综述聚焦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鱼类群落连通性,探讨相关生态动态与争议,指明研究方向。
来源: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5.9
时间:2025-03-14
华南植物园揭示热带海岸森林恢复过程中微生物调控土壤有机碳固持生态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已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Global Change Biology (《全球变化生物学》)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11-08
北美海域最大规模棘皮动物死亡事件令科学家困惑
已知最大规模的海星疾病正在席卷北美沿海海域,研究人员急切地想要找出罪魁祸首,并了解其影响。
2011年极端环境微生物国际大会在深成功召开
“2011年极端环境微生物国际大会”在深圳大梅沙京基海湾大酒店成功召开。与会者围绕“生命起源与进化”、“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学”、“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生理代谢”、“环境适应性”、“遗传机制”、“生物技术与应用”等主题,结合各自研究方向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未来学家》展望2011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2010年最后一期,将一年来该刊中的最能激发人的预测及思想综合汇编成“2011展望”,分商务与经济、计算机与自动化、教育、能源、环境、食物与农业、居住、信息社会、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医疗卫生、世界事务、科学技术、工作与职业等栏目刊出。现摘其主要部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大肠杆菌适应环境酸性变化的机制
即将出版的《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PBZ)杂志中,一篇汇集进化和人工选择顶尖实验研究的文章,对弄清生物体适应环境条件改变和波动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外科学家发表亚洲热带森林保护《昆明宣言》
本报讯 “热带生物学与保护协会”2006年年会日前在昆明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20位科学家就亚洲热带森林保护及战略研究发表了《昆明宣言》。 《宣言》敦促亚洲热带的所有国家扩大在其境内的保护区的面积和数量,特别是对于那些未被保护或保护不善的森林类型和生态地区,以及那些保有脆弱的大型动物的地区。 《宣言》强烈建议,建立保护区连接的地区性网络及跨边界走廊带,扩大保护区面积和对面积敏感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有效率,从而减小对许多外来威胁的脆弱性。建议:持续地增加对科学策略的资金投入,恢复
研究指出压舱水将各种细菌传遍全球
美国研究人员周三称,船的压舱水能够在船的航行途中将各种细菌散布到全球各地。马里兰州Simithsonian环境研究中心的乔治-鲁伊兹和他的同事们分析测量了抵达切萨皮克湾的船只的压舱水中的细菌、病毒类微生物以及弧菌(一种霍乱菌)的浓度。他们发现,每公升(0.26加仑)压舱水中含有大约10亿个细菌以及70亿个病毒类颗粒。切尔萨皮克海湾每年将接纳大约26亿加仑的外来压舱水。他们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我们的测量分析表示,压舱水可能将大量的微生物和潜在的病原体带到了这一港湾。”各种商船自19世纪就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