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48篇有关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7(USP7) " 的文章 第1页
  • YM155作为广谱泛素特异性蛋白酶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机制研究:靶向降解致癌蛋白的新策略

    本研究针对YM155抗癌机制不明确的科学问题,揭示了其通过抑制USPs(泛素特异性蛋白酶)活性导致c-Myc、ICN1等致癌蛋白降解的全新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筛选、CETSA(细胞热转移实验)和体内外功能验证,证实YM155能广谱抑制23种USPs,选择性杀伤依赖USP底物蛋白的癌细胞,在多种移植瘤模型中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为开发基于USP抑制的癌症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YM155的临床转化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2

  • USP4:肺癌腺癌治疗新靶点的深度探索

    为探究 USP4 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 USP4 在肺腺癌中表达及功能的研究。结果发现 USP4 高表达与肺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沉默其表达可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该研究为肺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2

  • 靶向 USP5-IMPDH2 轴:肝细胞癌治疗新希望

    为探索癌症治疗新途径,研究人员开展关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5(USP5)与肝细胞癌(HCC)关系的研究。发现 USP5 在 HCC 中常过表达,通过去泛素化稳定肌苷单磷酸脱氢酶 2(IMPDH2)促进 HCC 进展,靶向该轴或为 HCC 患者带来治疗益处。

    来源:Oncogene 6.9

    时间:2025-04-01

  • CircNF1通过双重调控PD-L1促进食管鳞癌进展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本期推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发现circNF1通过激活STAT3转录和USP7介导的蛋白稳定性双重调控PD-L1表达,揭示了食管鳞癌(ESCC)免疫逃逸新机制。该研究为预测PD-L1抑制剂疗效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并为联合免疫治疗策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来源: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 9.2

    时间:2025-03-30

  • 基于USP4/SOX9通路探讨吴茱萸碱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

    编辑推荐:结直肠癌(CRC)干细胞特性是导致治疗耐药的关键因素。桂林医学院团队发现去泛素化酶USP4通过稳定SOX9蛋白促进CRC干细胞特性,而中药活性成分吴茱萸碱(EVO)可破坏USP4介导的SOX9去泛素化,显著抑制OCT4、CD133等干性标志物表达。该研究为靶向USP4/SOX9轴开发新型CRC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发表于《Discover Oncology》。

    来源:Discover Oncology 2.8

    时间:2025-03-27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18(USP18)通过 POU4F1/PRKAA2 轴调控肺腺癌进展:机制与潜在治疗靶点

    为探究肺腺癌(LUAD)发病机制,研究人员研究 USP18,发现其通过 POU4F1/PRKAA2 轴影响细胞进程,可作治疗靶点。

    来源:BMC Cancer 3.4

    时间:2025-03-24

  • USP7/SP1 激活 TRAF1 加剧小儿肺炎严重程度:潜在治疗新靶点

    为探究 TRAF1 在小儿肺炎(IP)中的作用,研究人员经体内外实验发现其激活会加重病情,为 IP 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Hereditas 2.1

    时间:2025-03-23

  • 综述:富含半胱氨酸的肠道蛋白家族:结构概述、功能多样性及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这篇综述聚焦富含半胱氨酸的肠道蛋白(CRIP)家族,阐述其结构、功能及在疾病中的作用,极具科研价值。

    来源:Cell Death Discovery 6.1

    时间:2025-03-23

  • 新型纳米粒子 PDMS-CP1@1@Capecitabine: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与铁监测的新希望

    为解决传统化疗弊端,研究人员研发 PDMS-CP1@1@Capecitabine 纳米粒子,可抑制 CRC 细胞,助力个性化治疗。

    来源: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6

    时间:2025-03-22

  • 靶向肿瘤内源性 S100A1:增强抗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效果的新策略

    在癌症治疗的领域中,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蛋白,重新激活 T 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这一疗法并非完美无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治疗响应的高度异质性成为了它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阻碍。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够实现长期、持续的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响应率通常仅在 10% 至 25% 之间。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深入的研究。他们将目光聚焦在 S100 钙结合蛋白 A1(S100A1)上,试图揭开它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神秘面纱。研究成果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

    来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时间:2025-03-18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