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大豆器官发育 “蓝图”:综合转录组图谱解锁关键基因密码
为解决大豆产量提升及器官发育调控机制不明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构建大豆综合转录组图谱。他们发现关键基因,搭建数据库。该研究对大豆功能研究和育种意义重大,推荐一读。
来源:Molecular Plant 17.1
时间:2025-02-21
如何有效利用远红光光子:光合有效辐射的替代还是补充?温室生菜的案例研究
为解决在温室生菜种植中如何优化光配方以提高光利用效率(LUE),同时维持产量和品质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用远红光(FR)光子替代或补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定 FR 比例可促进生菜生长和提高品质,对温室种植有重要意义。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4.3
时间:2025-02-20
宋纯鹏教授课题组在解析玉米气孔发育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7月20日,河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宋纯鹏教授及其课题组在玉米哑铃形气孔形态建成的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A maize epimerase modulates cell wall synthesis and glycosylation during stomatal morphogenesis”发表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DOI: 10.1038/s41467-023-40013-6)
来源: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8-10
宋纯鹏教授课题组在解析玉米气孔发育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7月20日,河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宋纯鹏教授及其课题组在玉米哑铃形气孔形态建成的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A maize epimerase modulates cell wall synthesis and glycosylation during stomatal morphogenesis”发表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DOI: 10.1038/s41467-023-40013-6)
来源: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8-10
一对DNA元件和调节蛋白使植物干细胞产生气孔
日本名古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使微小的植物干细胞注定会产生气孔,植物的细胞阀门,促进全球碳循环。
来源:Nature Plants
时间:2023-02-10
PNAS:生长素调控细胞分裂模式新机制
这一研究建立了生长素信号与MAPK信号通路的联系,阐明了植物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在非转录水平上调控细胞分裂模式的新机制。该工作为研究植物激素信号如何调控细胞分裂方向的改变拓展了新的思路。
清华大学柴继杰连发Nature子刊,Cell Res文章获研究新进展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研究组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BIR1-mediated negative regulation of plant immunity”(BIR1介导植物免疫负调控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植物受体激酶BIR1通过与受体蛋白BAK1形成组成型复合物,对BAK1参与的植物免疫反应进行负调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植物与动物一样,也会受到很多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目前发现的植物许多经典PAMPs引起的免疫反应都
Gene Dev:植物气孔发育的特异性调控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北大-清华生命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受体蛋白TMM通过与受体激酶ERECTA家族形成组成型复合物,特异性识别植物激素小肽EPFs家族,精细调控植物气孔发育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大孙传清教授Plant Cell发表水稻最新研究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确定了一个主要基因GAD1,其编码的肽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调控着谷粒数、谷粒长度和芒的发育。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5日的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Cell》上。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表观遗传学已经从一个少有人知的专有名词变成了不少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表观遗传学项目就多达200多项,其中中山大学的“炎性微环境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项目涉及金额最多,时间也最久,其次是清华大学的“Th17细胞分化中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