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与代谢组学解析解淀粉芽孢杆菌 B115 的抗菌化合物及促植物生长潜能
为解决三七连作中根腐病问题,云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 B115 的研究。通过多方法分析其基因组和代谢组,发现 B115 对尖孢镰刀菌有强抑制作用且能促植物生长,这为生物防治和作物增产提供了新途径。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综述:楝科植物来源的二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本文全面分析了 1988 - 2024 年关于楝科植物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从楝科植物不同部位发现了 266 种二萜类化合物,分属多种类型,其中无环(acylic)类最多。这些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抗疟疾(antimalarial)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新药研发方面潜力巨大。
来源:Phytochemistry Reviews 7.3
时间:2025-03-29
葡萄微生物组流行病学:揭示抑制葡萄霜霉病的微生物群落及其防控意义
为解决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葡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与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长期流行病学记录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特定微生物类群与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能更好预测病情。该研究为生物防治提供资源<span><span tabindex="0" aria-describedby="5yu4q20" data-popupid="5yu4q20">1</span><span tabindex="0" aria-describedby="x7kmw3g" data-popupid="x7kmw3g">2</span><span tabindex="0" aria-describedby="awik4uj" data-popupid="awik4uj">3</span></span>。
来源:Environmental Microbiome 6.3
时间:2025-03-28
网络毒理学解析六康唑、丙环唑和戊唑醇脑肝损伤机制:开启防治新篇
研究人员结合网络毒理学、分子对接等解析六康唑等 3 种杀菌剂脑肝损伤机制,为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来源:Genome Instability & Disease
时间:2025-03-26
印度北部查谟地区水稻鞘腐病菌多样性研究:对病害防控及育种的关键意义
为解决印度查谟地区水稻鞘腐病菌种群遗传和致病变异性信息匮乏问题,研究人员评估其形态、致病和遗传多样性,发现病菌遗传结构特征及抗性水稻基因型,为病害防控和育种提供依据。
来源:Tropical Plant Pathology 1.5
时间:2025-03-25
BTH 预处理种子防治黄瓜猝倒病:开启作物防护新征程
为解决黄瓜猝倒病问题,研究人员开展 BTH 种子预处理研究,发现 100μg/ml BTH 显著降低病情指数,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策略。
来源: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0.9
时间:2025-03-25
探秘番木瓜根结线虫发育历程,为抗线虫育种指明方向
为解决番木瓜受根结线虫(RKN)侵害减产问题,研究人员研究其在番木瓜内发育,明确各阶段特征及意义。
来源:Tropical Plant Pathology 1.5
时间:2025-03-22
咖啡叶锈病防治新突破:铜多酚化合物(CPC)展现卓越潜力
研究人员开展咖啡叶锈病(CLR)防治研究,发现 CPC 可阻碍病原菌侵染,利于病害管理。
来源:Tropical Plant Pathology 1.5
时间:2025-03-22
自适应混合分割与元启发式优化相结合的植物叶片疾病分类转移学习研究成果显著
为解决植物病害检测难题,研究人员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提出 IRV-WSA-ETLNet 模型,分类准确率达 94.853%,意义重大。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2
利用紫色木霉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代谢产物防治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鹰嘴豆危害的研究
本研究聚焦于利用紫色木霉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代谢产物防治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鹰嘴豆的危害,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了紫色木霉菌提取物在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鹰嘴豆生长发育及增强植物抗性方面的显著效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来源:BioControl 2.2
时间: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