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蛋白CKC_05770与番茄APX6/APX7的体内互作揭示非经典分泌效应子的新功能
本期推荐: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团队针对Liberibacter病原体缺乏典型分泌系统的科学难题,通过基因组挖掘鉴定出66-102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候选者,聚焦LsoB的CKC_05770和CKC_00930蛋白。研究发现CKC_05770通过PhoA验证具有分泌活性,并与番茄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6/APX7)发生特异性体内互作,但不同于CLas同源物,其不具过氧化物酶活性且不抑制ROS积累。该研究为理解不同Liberibacter病原体的宿主适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振动抑制暗翅蕈蚊幼虫发育的机制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为解决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研究人员针对全球性蘑菇害虫暗翅蕈蚊(Lycoriella ingenua)开展振动干扰发育的研究。通过3000、1000、800和100 Hz不同频率振动处理,发现幼虫羽化率近乎归零,且高频(3000 Hz)与低频(100 Hz)分别通过不同发育阶段致死机制发挥作用。该研究为振动驱虫技术开发及评估人为噪声对昆虫生态影响提供新依据。
来源: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1.3
时间:2025-03-28
基于化石记录的贝叶斯推断揭示膜翅目昆虫的辐射演化:对理解生态变革意义重大
这篇研究利用化石记录和宏观进化模型,估计膜翅目(Hymenoptera)谱系的起源和多样化。研究发现其多样化具有多面性和谱系特异性,在中生代寄生蜂革命(MMPR)和被子植物陆地革命(ATR)中经历更替,为探究生态系统演变提供关键线索。
来源:Current Biology 8.1
时间:2025-03-27
综述:探索人类毛发降解:一项用于估计死亡时间的初步研究
这篇论文利用衰减全反射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分析了不同埋葬类型个体的头皮毛发样本,发现毛发蛋白水解与死后间隔时间(PMI)可能存在相关性,为 PMI 的估计提供了新方向,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2.2
时间:2025-03-27
Science新的研究揭示了蝗虫群运动的秘密
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正在重塑我们对自然界最令人震惊但又最具破坏性的现象之一的理解——大规模蝗虫群一起移动。
综述:推进城市昆虫养殖:整合自动化、垂直农场和可持续废物管理系统
这篇综述聚焦城市昆虫养殖,探讨自动化、垂直养殖和可持续废物管理系统的融合。通过分析相关技术创新、案例及挑战,揭示其在解决粮食安全、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方面的潜力,为城市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来源:Discover Agriculture
时间:2025-03-26
西班牙月蛾学名之争尘埃落定:系统发育线粒体基因组学改写分类学认知
为明确西班牙月蛾分类地位,研究人员分析其线粒体基因组,证实 Actias isabellae 为有效学名,意义重大。
来源:Genetica 1.3
时间:2025-03-25
柬埔寨乡村疟疾防控之困:蚊虫叮咬防护缺口大揭秘
为解决柬埔寨森林暴露人群疟疾防控难题,研究人员开展蚊虫叮咬防护缺口研究,发现防护漏洞及新物种,为防控提供依据。
来源:Malaria Journal 2.4
时间:2025-03-25
树蟋(Poecilimon ampliatus)雄性在竞争中的信号策略:社交情境下的行为可塑性研究
为探究树蟋行为可塑性,研究人员分析<em>P. ampliatus</em>雄性信号,发现其依情境调整信号,影响雌性选择。
来源:Animal Behaviour 2.3
时间:2025-03-24
太平洋地区向量网络的建立:抗击虫媒疾病的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为应对太平洋岛国虫媒疾病(VBDs)挑战,建立太平洋向量网络(PVN),助力区域防控。
来源:Parasites & Vectors 3
时间: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