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长新冠:精准锁定风险因素,构建高效预测模型
为解决长新冠(LC-19)研究中存在的分类不充分、缺乏性别分类分析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 LC-19 风险因素及预测的研究。他们分析超 67 万患者数据,发现年龄、性别、症状等是风险因素,疫苗有保护作用,还开发了预测模型,有助于防控 LC-19。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基于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智利新冠疫情后疫苗接种情况、相关因素及疫苗可接受性的地理分布研究
为探究新冠疫苗接种、相关因素及疫苗可接受性的地理分布情况,研究人员在智利两个城市开展基于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疫苗总体接受度高,但后两剂接种率低于预期且分布不均。该研究对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意义重大。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3-29
新冠疫苗诱导的淋巴结病持续 7 个月:罕见病例背后的医学洞察与启示
新冠疫苗接种后淋巴结病(Lymphadenopathy)常干扰癌症诊断。为明确其影响,研究人员分析 1 例接种新冠疫苗后淋巴结肿大 7 个月的 59 岁女性病例。结果显示该淋巴结病或与疫苗接种有关,这提醒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关注其对癌症诊断和随访的干扰。
来源: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0.9
时间:2025-03-28
创新融资机制助力全球疫情防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全球疫情防控面临资金缺口难题,研究人员开展 “创新融资机制用于大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PPPR)的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机制存在设计缺陷等问题,效果不佳。该研究为合理规划 PPPR 融资提供参考,意义重大。
来源:Globalization and Health 5.9
时间:2025-03-28
《Nature Biotechnology》突破性的DNA传递系统可能彻底改变慢性病的治疗
在将治疗性DNA安全地输送到细胞方面取得的突破可能会改变数百万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常见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方法。
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3-28
气溶胶或肌肉注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有效性研究:为混合免疫人群的防疫带来新希望
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中,不同人群免疫状态复杂,疫苗有效性评估至关重要。中国研究人员开展 “Effectiveness of a booster dose of aerosolized or intramuscular adenovirus type 5 vectored COVID-19 vaccine in adults” 研究,发现雾化吸入式(IH Ad5-nCoV)加强针效果达 52.3%,比肌肉注射式(IM Ad5-nCoV)效果更好,为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7
尼日利亚戈贝州新冠疫苗接种者新冠检测状况调查:揭示影响因素,助力防控策略优化
新冠疫情期间,为了解尼日利亚戈贝州新冠疫苗接种者的检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非概率横断面调查。结果发现接种者检测率低,年龄、月收入和背景等因素影响检测状态。该研究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3.5
时间:2025-03-27
新冠疫情前后多发性硬化治疗新趋势:德国 MS 登记处的重要发现
为探究新冠疫情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疾病修正疗法(DMT)处方模式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德国 MS 登记处 2019 - 2024 年数据。结果发现疫情期间 DMT 启动或恢复未延迟,高疗效 DMT(heDMT)和 B 细胞耗竭疗法(BCD)使用增加,为 MS 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来源:Journal of Neurology 4.8
时间:2025-03-27
评估新冠疫苗额外及加强针在免疫低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对脆弱群体保护的关键探索
为探究新冠疫苗额外及加强针在免疫低下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的效果,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EPV 和加强针有一定益处,对 MS 患者疫苗接种策略有指导意义。
来源:Journal of Neurology 4.8
时间:2025-03-26
《动态激活纳米疫苗模拟自然感染的多维免疫调节,为动物模型抵御多种异源病毒提供广泛保护
为解决人工疫苗保护能力弱于自然感染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开发新型疫苗 - 佐剂系统的研究。他们开发出动力学工程疫苗(KE-VAC),其能模拟自然感染,在多种动物模型实验中展现出优异效果,对防控传染病意义重大。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