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icrobiology》可诱导转座子突变测序技术突破宿主瓶颈:揭示细菌感染小鼠过程中的适应性决定因素
传统Tn-seq技术因转座子递送效率低和群体瓶颈效应限制了其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哈佛医学院David W. Basta团队开发了"InducTn-seq"技术,通过阿拉伯糖诱导的Tn5转座酶实现时空可控突变,在单克隆中产生超百万突变体。应用该技术于Citrobacter rodentium小鼠结肠炎模型,克服了传统方法仅能回收10-10<sup>2</sup>个突变体的限制,首次发现I-E型CRISPR系统通过抑制隐蔽毒素维持肠道定植。该研究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为细菌基因组规模正向遗传筛选提供了突破性工具。
来源:Nature Microbiology 20.5
时间:2025-03-28
综述:中国国家突变小鼠资源中心的小鼠资源
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及药物开发临床前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国家突变小鼠资源中心(NRCMM)自 2001 年启动,2019 年成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一员,目前由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和药明康德(Gempharmatech,GPT)共同管理。2024 年,该中心保有超 22,000 种小鼠品系,相比 2022 年的 18,500 种有显著增长。本综述主要围绕 NRCMM 的敲除全项目(Knock-Out All Project,KOAP)、免疫系统重建模型、疾病模型以及染色体替代系展开介绍。
来源:Mammalian Genome 2.7
时间:2025-03-28
化脓性链球菌甘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Man-PTS):影响抗菌活性与鼻咽感染的关键因素
本文聚焦化脓性链球菌(<em>Streptococcus pyogenes</em>),发现其甘露糖磷酸转移酶系统(Man-PTS)参与非细菌素类抗菌物质产生,影响替代糖利用。Man-PTS 对鼻咽感染至关重要,但不影响皮肤感染,该研究为揭示细菌感染机制提供新视角。
来源: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7
时间:2025-03-27
转基因大豆CAL-16表达Cry1Ab-Vip3A融合蛋白赋予对鳞翅目害虫的广谱抗性
为应对鳞翅目害虫对现有Bt作物的抗性演化问题,浙江大学团队开发了表达Cry1Ab-Vip3A融合蛋白的转基因大豆CAL-16。研究证实该品系对棉铃虫、斜纹夜蛾等6种主要害虫具有100%致死效果,田间试验显示其种子对豆荚螟完全免疫,且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无显著差异。这项发表于《Plant Cell Reports》的研究为害虫抗性治理提供了新策略,该品系已于2023年获中国安全证书。
来源:Plant Cell Reports 5.3
时间:2025-03-26
黑真菌:生物技术领域的潜力 “多面手”,解锁基因奥秘开拓应用新篇
为探索黑真菌遗传多样性及应用潜力,研究人员以 Knufia petricola 为对象,建立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技术应用提供新方向。
来源:BIOspektrum
时间:2025-03-26
非病毒 piggyBac 转座子系统构建转基因非人灵长类动物:开启生物医学研究新篇
为解决慢病毒法生成转基因猴的技术难题,研究人员用 piggyBac 转座子系统开展相关研究,成功生成转基因猴,意义重大。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5
一种菌株特异性 PCR 的开发:监测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爆发的有力诊断工具
为解决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fm)爆发监测难题,研究人员开发相关 PCR 检测方法,该方法高效且具重要意义。
来源: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Infection Control 4.8
时间:2025-03-25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新突破:优化载体助力长寿命植物研究
本文发现通过模拟病毒基因组热力学特性,可稳定 VIGS 载体插入序列,为长寿命植物研究开辟新途径。
来源:Journal of Virology 4.0
时间:2025-03-22
多重耐药肠炎沙门氏菌阿贡纳血清型在台湾的新挑战:机制、传播与防控
本文揭示台湾地区多重耐药(MDR)肠炎沙门氏菌阿贡纳血清型的流行趋势、耐药机制及传播特点。
来源:Microbiology Spectrum 3.7
时间:2025-03-21
植物源激活素 A:癌症研究的新希望
为解决激活素 A(AA)生产难题,研究人员开发植物生产系统,发现其影响癌细胞行为,意义重大。
来源:Rice 4.8
时间:202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