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水杨酸共晶的研发与表征:提升溶解度的创新策略
为解决布洛芬(IBU)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模拟筛选水杨酸(SA)为最佳共形成物,采用溶剂辅助共结晶技术成功制备IBU-SA共晶。XRD与热分析证实其新型晶体结构,溶解实验显示其溶解度显著优于纯IBU,为改善NSAIDs递送效率提供新思路。
来源: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2.7
时间:2025-04-05
探究生物符号学中 “习惯” 概念:解开生命与环境互动的密码
研究人员为明确 “习惯” 在生物符号学(biosemiotics)中的定义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其有多种解释,对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意义重大。
来源:Biosemiotics 2.1
时间:2025-03-06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揭示出性选择是长颈鹿类颈部特异性演化的驱动力
研究成果以“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演化和生态适应(Sexual selection promotes giraffoid head-neck evolution and ecological adaptation)”为题,于2022年6月3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6-09
段恩奎,张莹和周琪等人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解析精子获得性遗传机制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内华达大学里诺校区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nmt2 mediates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aternally acquired metabolic disorders through sperm small non-coding RNAs”的文章,揭示了RNA甲基转移酶Dnmt2在精子RNA介导的获得性代谢疾病跨代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张锋最新Cell子刊文章:两种新型CRISPR-Cas系统
著名的CRISPR研究先驱张锋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计算序列数据库挖掘方法,发现了两种II类CRISPR-Cas系统——subtype VI-B,这一系统缺乏Cas1和Cas2,包含单个大型效应蛋白Cas13b,以及两个以前未描述过的相关蛋白:Csx27和Csx28。解析这些新系统的特征,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操控和监控细胞转录过程的工具。
CRISPR之父张锋最新综述:全文精彩内容
CRISPR-Cas的发现刺激了对原核防御系统的原理和作用机制的广泛研究。张锋等人探讨了免疫和程序性死亡PCD之间的关联,其中重点放在了最近的发现,即研究表明一些防御系统,免疫和PCD能有效合并。
张锋2017年开年综述:CRISPR-Cas系统——细胞的生死抉择
Broad研究员的CRISPR技术先锋张锋,与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Eugene V. Koonin研究员合作发表了一篇综述:Coupling immunity and programmed cell suicide in prokaryotes: Life-or-death choices。在文中他们指出,CRISPR-Cas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其在基因组编辑与调控中可以作为新一代的研究工具,但是CRISPR-Cas系统本身也令人着迷,尤其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免疫系统机制,可以说,CRISPR-Cas功能中最绚烂的部分就是它是唯一一种已知的,携带可遗传基因组记忆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即拉马克理论中获得性性状遗传机制。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听听大咖怎么说
2016年11月1日—3日,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盛会在北京举行。10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世界粮食奖得主和沃尔夫农业奖得主让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熠熠生辉。
Science特刊:基因与环境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环境一直在施加压力,选择对我们有利的遗传学突变。最新一期(10月6日)Science杂志推出特刊GENES AND ENVIRONMENT,从进化适应性、跨代遗传、细胞环境对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II型糖尿病与肥胖四个方面介绍了环境对基因的影响。
Nature破解30年研究谜题:朊蛋白的影响
自从1985年发现朊蛋白(prion)基因以来,它对神经元的作用及生物学影响一直是个谜。“最终,我们发现了朊蛋白的明确功能,揭示出与特异的受体结合,它们对神经的长期完整性负责,”苏黎世大学与苏黎世大学医院神经病理学研究所Adriano Aguzzi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