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大群体关联分析与 F2群体定位,揭示玉米株高一般配合力的遗传奥秘
为解决玉米株高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遗传位点有限的问题,研究人员利用 312 个自交系的自交关联面板(IAP)和 764 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关联面板(HAP),结合 F<sub>2</sub>群体及 BSA-seq 技术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多个 QTL 和候选基因,为理解玉米株高 GCA 遗传提供新视角。
来源: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4.4
时间:2025-04-03
解析小麦木质纤维素生物合成调控网络: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助力小麦改良与能源开发
为探究小麦木质纤维素含量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人员对 166 份小麦进行多环境测量并结合 660K SNP 芯片基因分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果发现 46 个关键 QTL、17 个候选基因,开发出 KASP 标记,为小麦育种及能源生产提供分子工具。
来源: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4.4
时间:2025-03-29
高粱茎秆结构特征的高通量光谱分析模型构建及其抗倒伏机制解析
编辑推荐:针对高粱茎秆结构特征传统测定方法复杂低效的难题,广西大学研究人员通过VIS/NIR(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建立了8项茎秆解剖参数的快速预测体系,验证了干粉样本+MSC预处理+SVR模型的最佳组合(R<sup>2</sup>达0.88-0.97),揭示茎秆维管束数量与倒伏指数(lodging index)呈显著负相关,为作物抗倒伏育种提供了高效表型分析工具。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4.3
时间:2025-03-28
CYP75B4:提升水稻耐盐性与抗倒伏性的关键基因
为探究植物耐盐机制,沈阳农业大学研究人员研究 CYP75B4 基因,发现其可提升水稻耐盐及抗倒伏能力。
来源:Rice 4.8
时间:2025-03-04
揭秘高产粳稻育种基因奥秘:源库协同策略助力产量飞跃
为提升粳稻产量,研究人员探究源库相关基因,发现需协同提升源库能力,对粳稻育种意义重大。
来源:Rice 4.8
时间:2025-03-04
西北高原所在大麦抗倒伏育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研究结果以 The knockout of Gγ subunit HvGS3 by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improves the lodging resistance of barley through dwarfng and stem strengthening 为题发表在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 IF 4.4)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5-03-01
机械刺激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分子机制到农业应用
为探究机械刺激对植物的影响,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机械刺激可触发植物复杂反应,在农业应用方面潜力巨大,有助于提升作物抗逆性。
来源:BMC Biology 4.4
时间:2025-02-26
上海交大林尤舜团队与合作者Nature发文报道在水稻耐碱-热基因挖掘与机制研究上的新突破
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 “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精准调控赤霉素到最佳中...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5-02-07
Nature发文!上海交大林尤舜团队合作在水稻耐碱-热基因挖掘与机制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 “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精准调控赤霉素到最佳中...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5-01-31
河南农大汤继华课题组:玉米穗节间发育过程中响应激素信号的mi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
节间长度是影响植物高度(PH)和穗位高度(EH)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这与玉米的抗倒伏性、生物量和谷物产量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miRNA是重要的转录/转录后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它们在调节玉米穗节间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