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formin(二甲双胍):通过 YAP1/TAZ-HIF1α 轴改善骨质疏松的新希望
为探究二甲双胍(Metformin)对骨质疏松小鼠骨量、强度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Metformin 可增强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量和强度,促进血管生成,其机制与抑制 YAP1/TAZ-HIF1α 轴有关,这为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Molecular Medicine 6
时间:2025-03-31
Nature子刊:看似相同的骨骼却有着不同的发育程序
在脊椎动物中,不同部位的骨骼是由不同的前体细胞产生的。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骨骼细胞不仅在发育起源上不同,而且在基因调控上也存在差异。
揭示CD47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骨折愈合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涉及炎症、纤维血管形成和矿化。
来源:Bone Research
时间:2025-03-31
揭秘细胞迁移 “密码”:细胞外渗透压通过 TRPV4 - Rho/ROCK 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迁移
为探究细胞外渗透压对成骨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人员以 MC3T3 - E1 细胞系为模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外渗透压显著影响成骨细胞迁移,低渗促进、高渗抑制,且通过 TRPV4 - Rho/ROCK 信号通路调控。这为理解骨重塑机制提供新视角。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3-30
3D 组织工程骨移植物:开启骨缺损修复新希望 —— 基于牙种植体的骨科治疗新突破
在牙种植体相关的骨科治疗中,骨量恢复至关重要。牙齿缺失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常影响种植。研究人员开展 3D 组织工程骨移植物的研究,其可由软骨移植物在成骨培养基中体外直接分化而来,具有高再生潜力,为骨缺损修复带来新前景。
来源: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0.9
时间:2025-03-30
钛粒子在骨溶解中的双重作用及基因疗法对假体松动的意义:开启关节置换新希望
为解决无菌性假体松动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钛粒子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影响及基因疗法治疗假体松动的研究。结果发现钛粒子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成骨细胞分化,联合 TNF<sup>α</sup>干扰和 Wnt3a 过表达的基因疗法效果更佳,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8
时间:2025-03-30
可持续生产骨诱导性Co2+、Mg2+和Mn2+取代磷灰石颗粒:生物源碳酸钙的一锅法转化
编辑推荐:为解决水产加工业废弃贝壳资源化难题,西班牙国家研究理事会等团队通过水热法将牡蛎壳转化为金属掺杂磷灰石(Ap)纳米颗粒,成功制备出含Co<sup>2+</sup>/Mg<sup>2+</sup>/Mn<sup>2+</sup>的骨诱导材料。该材料在无成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显著促进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17.ASC)和成骨祖细胞(mOBPs)的成骨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
综述:应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挑战:双功能生物材料的最新进展
这篇综述聚焦感染性骨缺损难题,探讨其病理过程,分析双功能生物材料(兼具抗菌与成骨特性)在治疗中的应用。涵盖多种材料类型,如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极具科研与临床参考价值。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时间:2025-03-30
一种新型永生化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主动脉瓣钙化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为解决缺乏临床相关细胞模型阻碍对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理解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永生化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iHAVICs)的建立与特性研究。结果成功建立 iHAVICs,其可诱导成骨表型。该研究为 CAVD 研究提供了体外实验工具。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
惊人发现!太平洋红树珊瑚Primnoa pacifica的息肉脱离求生机制及其生态意义
为探究太平洋红树珊瑚(<i>Primnoa pacifica</i>)应对环境压力的繁殖与扩散策略,研究人员开展对其息肉脱离(polyp bailout)现象的研究。结果发现该珊瑚在压力下会出现息肉脱离并重新附着的现象。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其在变化海洋中的生存机制与分布规律。
来源:Coral Reefs 2.7
时间: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