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组特征:肥胖与正常体重结直肠肿瘤患者的差异及意义
为探究结直肠癌(CRC)多种风险因素(肥胖、不健康饮食、肠道微生物群 / 代谢组改变)在肥胖与正常体重 CRC 患者中的状况,研究人员分析 120 例结肠息肉患者。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微生物群和代谢组存在差异,提示不同风险因素或协同促进肿瘤发生,为 CRC 研究提供新视角。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29
饮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 “密码”:营养利用动态揭示肠道菌群组装规律
饮食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影响宿主健康,但营养可用性与微生物群组成间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人类粪便微生物群落,开展添加单一营养物质对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发现群落组装可由营养利用动态解释,为调控群落组成提供了预测框架。
来源:Cell Systems 9.0
时间:2025-03-29
加利福尼亚富营养化清水湖有害藻华相关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动态:探索生态奥秘与健康风险
本文利用 16S/18S rRNA 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了清水湖(Clear Lake)有害藻华相关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发现总磷(~30%,<em>P</em> < 0.001)和温度(~15%,<em>P</em> < 0.01)显著影响群落变化,还确定了微囊藻(<em>Microcystis</em>)是主要产毒种类,为了解藻华动态提供重要依据。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9
时间:2025-03-29
珠江野生鱼肠道微生物群的 “共生密码”:可变模式与演化机制
这篇研究聚焦珠江 42 种野生鱼肠道微生物群,通过 16S rRNA 基因测序,发现鱼宿主特异性是肠道微生物群演化和多样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地理、栖息地等因素也有重要影响,还揭示了共生模式,为理解野生鱼与微生物共生关系提供新视角。
来源:mSphere 3.7
时间:2025-03-29
hTAS2R38 基因多态性调控口腔微生物群影响口臭发生及治疗效果的新发现
为探究口臭遗传易感性及 hTAS2R38 多态性与口臭患病率和治疗结果的关联,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发现 AVI/AVI 基因型个体口臭患病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差,这为口臭管理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Microbiome 13.8
时间:2025-03-29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肠道微生物群对风湿性心脏病保护作用中的血液免疫细胞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RHD)健康负担重且免疫学研究不足。研究人员基于孟德尔随机化(MR)开展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细胞对 RHD 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多种肠道微生物群与 RHD 风险显著相关,且通过免疫细胞发挥作用。该研究为 RHD 防治提供新方向。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瘤胃微生物群通过激活 PPARγ 转录因子调控西藏羊肌内脂肪沉积:瘤胃 - 肌肉轴视角下的肉类风味奥秘
本文通过多组学方法研究西藏羊,发现瘤胃微生物群经瘤胃 - 肌肉轴,在溶质载体家族基因(SLC)调控下,使短链脂肪酸(SCFAs)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调节脂质代谢基因表达,影响肌内脂肪(IMF)沉积与肉品风味,为改善反刍动物肉品风味提供新思路。
来源:mSystems 5.0
时间:2025-03-29
全基因组跨性状分析揭示肺与胃肠道疾病的共享遗传机制
为探究肺与胃肠道共病潜在遗传机制,研究人员整合欧洲、东亚和非洲人群的肺和胃肠道性状数据,开展大规模遗传跨性状分析。发现 27 对性状存在显著遗传相关性,42 个候选多效遗传变异,66 个候选多效基因,还明确 4 种潜在因果关联,为理解共病遗传机制提供依据。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醋渍菜肴饮食习惯与排便状态的关联研究:为改善排便提供新途径
便秘影响生活质量且患病率高,现有治疗方法存在局限。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醋渍菜肴摄入频率与排便状态关联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食用 “酸主菜”“渍物”“酸酱沙拉” 等醋渍菜肴与排便频率增加显著相关。该研究为改善排便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综述:城市空气颗粒物暴露对人类上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影响:一项系统综述
这篇综述聚焦城市空气颗粒物(PM<sub>2.5</sub>、PM<sub>10</sub>)暴露与成人上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关联。通过系统检索相关研究,发现高 PM 暴露会改变上呼吸道微生物组,增加患病风险,为深入理解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Respiratory Research 4.7
时间: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