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中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的眼轴长度(AL)估计方法
为解决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前眼轴长度(AL)测量影响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准确性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简单算法估算 AL 最准确,若患眼 AL 无法测量,健眼 AL 可替代,有助于提高 IOL 屈光度计算准确性。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ina and Vitreous 2
时间:2025-04-03
全外显子测序揭示早发性高度近视候选基因及致病机制,为眼科诊疗开辟新方向
为探究早发性高度近视(eoHM)相关基因及变异,研究人员对 47 个中国 eoHM 患者家系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在 28 个家系中发现 32 个潜在致病变异,涉及 22 个候选基因。该研究为 eoHM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4-03
量化后角膜散光对眼残余散光的贡献:个性化屈光手术的新依据
为明确眼残余散光(ORA)的主要来源并量化后角膜散光(PCA)对其的贡献,研究人员对 177 例患者的 177 只右眼开展研究。结果发现约一半 ORA 来自 PCA,PCA/ORA 比值或可用于个性化手术方案。该研究为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1.4
时间:2025-04-03
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治疗新探:肉毒杆菌毒素与手术的疗效对决
为比较肉毒杆菌毒素(BTX)注射与斜视手术治疗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效果并探究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开展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手术 6 个月成功率更高,BTX 注射早期恢复立体视。该研究为 AACE 治疗提供参考,助力个性化医疗。
来源:Eye and Vision 4.2
时间:2025-04-02
三种单焦点增强型人工晶状体光学性能的比较:探索视觉优化新方案
在白内障手术中,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无法提供中近距离无镜视力,多焦点 IOL 存在价格高、对比敏感度低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三种非衍射型单焦点增强型 IOL 视觉性能比较研究,发现三者视觉效果相似,大样本量研究或能发现更多差异,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来源:Bratislava Medical Journal 1.5
时间:2025-03-26
COVID-19后儿童散光增加
COVID-19大流行导致儿童散光增加,屏幕时间延长和户外活动减少会导致眼睛健康问题。
来源:JAMA Ophthalmology
时间:2025-03-26
高度近视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穹顶状黄斑与下巩膜葡萄肿的形态学特征及意义
高度近视相关眼底病变研究备受关注,为探究穹顶状黄斑(DSM)和下巩膜葡萄肿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的形态学特征,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相关患者资料。结果发现 SRD 在下巩膜葡萄肿眼中更普遍,短眼轴和脉络膜厚度突变是其危险因素,该研究为相关疾病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来源: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2.4
时间:2025-03-26
角膜瞳孔区球差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选择中的关键作用:一项意义非凡的临床研究
为解决屈光手术后角膜非典型非球面性影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视觉效果问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评估角膜瞳孔区球差对 MIOL 植入成功至关重要,为优化术后视力提供思路。
来源:BMC Ophthalmology 1.7
时间:2025-03-2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高角膜散光伴继发性移植失败,序贯性植入 toric IOL 治疗效果显著
为解决穿透性角膜移植(PKP)后角膜内皮上皮失代偿(HEED)伴高角膜散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序贯性 toric IOL 植入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安全有效,对视觉康复意义重大。
来源:Die Ophthalmologie 0.8
时间:2025-03-2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灌注压相关遗传风险因素的探索与发现
为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遗传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开展 POAG 与平均眼灌注压(MOPP)遗传关联研究,确定 14 个相关基因位点,发现 MOPP 对 POAG 有因果效应,为 POAG 病理研究提供新视角。
来源:Human Genomics 3.8
时间: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