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植物提取物对念珠菌属的抗真菌潜力:价值、安全性问题及潜在应用
这篇综述聚焦真菌(Candida)感染问题,梳理了近十年相关研究。阐述念珠菌致病机制、耐药现状,对比传统抗真菌药与植物提取物的作用。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评估植物提取物抗念珠菌效果,探讨其安全性,为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来源:Phytochemistry Reviews 7.3
时间:2025-03-30
综述:隐匿于无形:成人鼻病毒(HRV)感染的影响
本文全面综述了鼻病毒(HRV)感染在成人中的影响。HRV 传播广泛,不仅引发普通感冒,还与多种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相关,如肺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文章探讨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为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Respiratory Research 4.7
时间:2025-03-30
海洋巨型病毒与藻类宿主的 “交锋”:改变甲藻基因组凝聚蛋白的奥秘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巨型病毒感染定鞭藻的过程及宿主细胞响应尚不明确。研究人员以 Haptolina ericina virus RF02(HeV RF02)和 Prymnesium kappa virus RF02(PkV RF02)为对象开展研究,发现病毒能操纵宿主细胞,还编码一种核蛋白(DVNP),这有助于理解病毒对微藻生物学的影响。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5.2
时间:2025-03-29
综述:重组腺相关病毒生产平台的工艺与质量考量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基因治疗载体的规模化生产进展,重点分析了从贴壁培养向悬浮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的转型趋势,对比了转染(transfection)、感染(infection)及稳定生产细胞系三大平台在可扩展性与产品质量控制上的优劣,并探讨了无血清培养基、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等关键技术突破对空壳/完整衣壳分离的解决方案,为符合GMP标准的rAAV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全面指导。
来源:TRENDS IN Biotechnology 14.3
时间:2025-03-29
代谢干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靶向宿主代谢的抗病毒新策略
为解决甲型流感病毒(IAV)高突变率导致对常规抗病毒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代谢干扰对 IAV 复制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抑制与糖酵解相关的代谢途径可降低病毒滴度,影响病毒聚合酶功能。这为开发宿主靶向性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npj Viruses
时间:2025-03-29
磷酸酶UBLCP1调控弓形虫生长、毒力及线粒体完整性的机制研究及其疫苗开发潜力
本期推荐:浙江大学团队针对弓形虫治疗靶点匮乏的现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UBLCP1缺失株,发现该磷酸酶通过调控线粒体形态功能(维持△Ψ<sub>m</sub>膜电位和ATP生成)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如IMC、AP2转录因子)的磷酸化状态,影响寄生虫入侵、复制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动物实验证实△UBLCP1突变株毒力显著减弱,并能诱导交叉保护性免疫,为抗弓形虫药物和疫苗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来源:Parasites & Vectors 3
时间:2025-03-29
纳米槲皮素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伴放线聚集杆菌的抗毒力作用:牙周炎治疗的新希望
为解决牙周炎治疗难题,研究人员开展纳米槲皮素(N-QT)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伴放线聚集杆菌(A. actinomycetemcomitans)抗毒力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 PDT 可抑制细菌存活、降低代谢活性、减少相关基因表达。这为牙周炎治疗提供新策略。
来源:AMB Express 3.5
时间:2025-03-29
鞘氨醇(Sphingosine)靶向结核分枝杆菌膜结构:一种抗结核感染的新型治疗策略
编辑推荐:结核病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团队发现鞘氨醇(Sphingosine)能通过破坏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BCG)膜完整性,在体外、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及人支气管外植体中显著降低细菌负荷,为抗结核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该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来源: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4.8
时间:2025-03-29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三氯生和拉帕替尼对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感染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针对蚊媒黄病毒属病毒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现状,探索了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抑制剂三氯生和拉帕替尼的抗病毒效果。泰国玛希隆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团队通过细胞实验发现,靶向FASN烯醇还原酶域的三氯生对DENV2和ZIKV具有中等抑制活性(EC<sub>50</sub>分别为10.21μM和22.84μM);而通过HER2通路间接抑制FASN的拉帕替尼表现出更强效果,特别是对ZIKV(EC<sub>50</sub>=2μM,SI=37.92)。分子对接显示拉帕替尼可直接结合病毒NS5蛋白,为开发广谱抗黄病毒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综述:利用细菌和病毒的社会特性用于临床应用
这篇综述探讨了利用细菌和病毒的社会动态(social dynamics)进行治疗的策略。细菌方面,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策略虽有潜力,但进展缓慢;病毒方面,欺骗疗法(cheat therapy)已在多种病毒感染治疗中取得成功。文章分析了两者差异及相互借鉴之处,为新型抗菌策略提供思路。
来源:npj Antimicrobials and Resistance
时间: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