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清研究组发现孤独症风险基因调控面孔加工
近日,在前期成功构建孤独症家犬模型的基础上(Tian et al., Molecular Psychiatry, 2023; doi: 10.1038/s41380-023-02276-9),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研究员(现任湖北大学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韩世辉教授课题组4月3日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 发表了题为“Autism-like atypical face processing in Shank3 mutant dogs”的研究论文(DOI: 10.1126/sciadv.adu3793)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5-04-04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了酗酒是如何损害认知的
研究人员首次在动物身上证明,大量饮酒是如何通过破坏对决策至关重要的大脑回路而导致长期行为问题的。
Science子刊:罕见的疾病药物尼替西酮使人的血液对蚊子致命
《科学转化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当病人服用尼替西酮时,他们的血液对蚊子来说是致命的。
Nature子刊:细胞保护我们免受转座因子失控的一种非凡方式
这项新研究揭示了细胞保护我们免受转座因子(te)失控的一种非凡方式。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利用整个蛋白质网络来抑制TE活动,保持自身健康。
Nature子刊:看似相同的骨骼却有着不同的发育程序
在脊椎动物中,不同部位的骨骼是由不同的前体细胞产生的。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骨骼细胞不仅在发育起源上不同,而且在基因调控上也存在差异。
Nature子刊:运动如何影响大脑处理声音和视觉的方式
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基本原理,即大脑如何根据我们是静止还是运动而不同地优先考虑视觉和听觉。这项研究由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副教授、IBS突触性脑功能障碍中心副主任LEE Seung-Hee博士领导,为运动如何改变大脑的感觉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
Nature子刊:发现了一种“开关”,可以让肠细胞在受伤后再生
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解决了一个细胞之谜,这可能会导致更好的治疗结直肠癌和其他类型的癌症。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儿科发育生物学教授Peter Dempsey博士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助理教授Justin Brumbaugh博士最近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展示了H3K36甲基化过程在调节肠道细胞可塑性和再生中的重要性。
Nature子刊:用光塑造细胞
研究人员使用光刺激来塑造细胞,并开发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这种机制——这对合成生物学有影响。
Nature子刊:利用合成酵母菌群实现了植物木脂素的生物合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雍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海军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酿酒酵母中实现了抗病毒成分木脂素苷的生物合成。
Science子刊:利用人源化抗体治疗致死性毛霉病
Ashraf Ibrahim博士在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隆德奎斯特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超过33年,助理研究科学家Yiyou Gu博士在TLI工作了8年多,他们一直在研究使用单克隆抗体来解决毛霉病,这是一种由毛霉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和遭受严重创伤(如烧伤)的人群中死亡率很高。爆炸受伤或自然灾害的受害者。在接受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的COVID-19患者中,这种疾病导致严重感染,死亡率接近60%。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000例病例,而东南亚的发病率为20万例,该疾病是印度的地方病。虽然有针对病毒和细菌的疫苗和免疫疗法,但缺乏针对毛霉病的有效抗真菌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