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鸡细胞介导免疫的遗传密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与基因集富集分析
为解决家禽免疫系统相关问题, Tarbiat Modares 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鸡细胞介导免疫(CMI)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研究发现 147 个与 CMI 性状相关的 SNP 及 26 个关键基因,这有助于提高鸡的免疫力,推动家禽育种发展。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5
基于亲缘关系的多内核学习基因组预测对表型性状潜在遗传机制的新洞察
为解决基因组预测及解释中遗传机制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亲缘关系的多内核学习(GMKL)用于基因组预测的研究。结果表明 GMKL 优于传统方法,能对遗传机制提出假设,这为理解基因组数据与表型关系提供新视角。
来源:Genome Biology 10.1
时间:2025-04-05
全外显子组关联研究揭示 7 个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体外药物反应相关的功能变异
为解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药物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大及相关遗传风险因素不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 AML 患者体外药物反应的全外显子组关联研究(EWAS)。结果发现 7 个相关功能变异,有助于理解 AML 患者抗癌药物反应,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来源:BMC Medical Genomics 2.1
时间:2025-04-05
打破常规认知:风铃草属植物种内质体基因组结构变异与重复 DNA 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为探究风铃草属(Campanulaceae)植物种内质体结构变异情况及对质体 - 核不相容性(PNI)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美国风铃草(Campanula americana)多个质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分析。结果发现其质体基因组大小变异显著,重复 DNA 含量高。这挑战了传统观点,为研究 PNI 遗传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5
中国树鼩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的鉴定与特征分析:为人类病毒感染研究提供新视角
为深入了解树鼩免疫系统及 TNFRSF 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广西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对中国树鼩 TNFRSF 的研究。他们鉴定出 24 个 tTNFRSF 基因,发现其与人类基因相似,感染病毒后多数基因上调,可能通过激活 NF-κB 通路发挥抗病毒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5
综述:非编码 RNA 在园艺作物品质改良中的作用:鉴定与分析的计算工具、数据库和算法
这篇综述聚焦非编码 RNA(ncRNAs)在园艺作物品质提升方面的作用。ncRNAs 包含微小 RNA(miRNAs)和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s),能通过转录和转录后调控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文中还探讨了其分类、功能等,以及相关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的作用,为作物改良提供新思路。
来源:Functional & Integrative Genomics 3.9
时间:2025-04-05
卵泡成熟度影响囊胚转录组:为胚胎发育和妊娠成功提供新视角
为探究卵泡成熟度对卵母细胞的影响,田纳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卵泡液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来源的囊胚转录组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来自更成熟卵泡的卵泡液可改善囊胚代谢和 Wnt/β -catenin 信号;而较不成熟卵泡的卵泡液会导致细胞分裂失调和氧化应激。该研究为胚胎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5
哺乳动物TRB基因座中特殊TRBD2-TRBJ1重排模式的发现及其对CDR3库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编辑推荐:传统"12/23规则"无法解释TRBD<sup>2</sup>与TRBJ<sup>1</sup>的重排现象。遵义医科大学团队通过scTCR-seq和HTS技术,在人类、小鼠等5种哺乳动物中发现14-24%的D<sup>2</sup>-J<sup>1</sup>特殊重排,揭示反向TRBV<sup>30</sup>基因通过优先与D<sup>2</sup>或D<sup>1</sup>发生倒位重排的两种新机制,为TCR多样性形成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BMC Genomics 3.5
时间:2025-04-05
TOP2B 在维甲酸处理 SH-SY5Y 细胞中对染色体结构变化的关键作用研究
为探究 TOP2B 在基因组 3D 结构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维甲酸响应的 SH-SY5Y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为模型,开展 TOP2B 失活对染色体相互作用模式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 TOP2B 缺失影响维甲酸处理后的染色体区室强度变化等,这为理解染色体动态和组织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Chromosome Research 2.4
时间:2025-04-05
印度Garhwal喜马拉雅地区Tagetes minuta L.种群作为精油高产作物的潜力研究
本研究针对Garhwal喜马拉雅地区野生万寿菊(Tagetes minuta L.)的精油生产潜力,通过评估14个种群的形态变异和精油产量,发现Barsu种群在开花期表现出最高生物量(74.18 q ha<sup>-1</sup>)和精油产量(44.51 L ha<sup>-1</sup>),揭示了植物高度与产量呈强正相关(r=0.895),为喜马拉雅地区高价值芳香作物商业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源:Discover Plants
时间: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