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状驱动下的桡足类昼夜垂直迁移:巴塔哥尼亚陆架坡折带的生态机制解析
为解决桡足类昼夜垂直迁移(DVM)的驱动因素及其生态意义这一科学问题,来自未知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巴塔哥尼亚陆架坡折带(44ºS–47ºS, 60ºW–61ºW)雌雄个体及发育阶段的垂直分布,揭示了功能性状(产卵策略、体型、营养群等)对DVM的影响。研究发现,仅雌性和晚期桡足幼体在远洋站点呈现典型DVM,其加权平均深度(WMD)夜间靠近表层、白天深潜;14个优势种中,囊卵型、肉食性/杂食性及巡航摄食者(如Clausocalanus brevipes等)表现显著DVM,而广播产卵型、大型植食性及水流摄食者(如Calanus simillimus等)无规律迁移。该研究为理解DVM如何通过性状组合优化避敌、摄食与繁殖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Marine Biology 2.1
时间:2025-03-28
海洋探秘:箱形水母共生与捕食关系的新发现及其生态意义
为解决立方水母(Cubozoa)种间相互作用了解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原位观察和公民科学数据研究其外共生和捕食关系,发现 18.8% 立方水母存在外共生,81.3% 为捕食者,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其生态作用。
来源:Symbiosis 2.1
时间:2025-03-25
蓝藻垂直迁移模型揭示水面浮渣形成的奥秘
研究人员探究蓝藻群体垂直迁移模型,发现其迁移模式多样,浮渣形成或与蓝藻生理有关。
来源:Theoretical Ecology 1.2
时间:2025-03-21
Carrimycin 联合 5 - 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协同抗癌新突破
为解决 5 - 氟尿嘧啶(5-FU)治疗结直肠癌的耐药和不良反应问题,研究人员探究 Carrimycin(CAM)与 5-FU 联合疗效,发现二者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18
多重压力下浮游动物的生存密码:揭示生态变化与保护策略
研究人员探究多种环境压力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发现其变化规律,为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来源:Hydrobiologia 2.2
时间:2025-03-15
日本与台湾海域樱虾种群混合现象研究:对渔业管理的重要启示
为探究日本和台湾海域樱虾(Lucensosergia lucens)种群结构,研究人员运用多种分子方法,发现其种群呈混合状态,这对渔业管理意义重大。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06
探秘海底泥火山:构建全球数据库,解锁地质奥秘与灾害预警密码
研究人员为填补海底泥火山(MVs)研究空白,创建其形态测量清单,成果助力相关研究及灾害决策。
来源:Scientific Data 5.8
时间:2025-03-06
光照设置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影响及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研究
研究人员为探究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分布影响,开展实验,发现光照显著影响其分布,有助于水生态管理。
来源:Hydrobiologia 2.2
时间:2025-03-06
新型三层微流控芯片助力构建微血管模型,揭示流体因素对微血管生长的影响
为解决传统单层微流控芯片局限,研究人员构建三层微流控芯片,成功培养微血管网络,意义重大。
来源: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
时间:2025-03-01
E3连接酶TRIM8通过k48关联的多泛素化作用靶向MYOF降解抑制肺癌转移
肺癌,这个全球范围内的 “健康杀手”,一直是导致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台湾地区也不例外。根据组织学特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的主要类型,又可细分为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尽管在治疗策略上,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不断取得进展,但由于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广泛转移,导致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较低,这让肺癌的治疗成为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
来源:Cell Death & Disease 8.1
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