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嵌合 hBPI23-Fcγ 蛋白:对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新希望
为探究纯化的嵌合 hBPI<sub>23</sub>-Fcγ 蛋白对耐药革兰氏阴性菌(GNB)的杀菌活性及机制,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蛋白体内半衰期长,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杀菌活性,还能改善感染小鼠存活率,有望成为抗耐药 GNB 感染的生物制剂。
来源: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3-29
硒纳米颗粒富集乳酸菌的筛选、特性及潜在解酒能力:开拓富硒益生菌新应用
为开发具有潜在解酒效果的硒纳米颗粒(SeNPs)富集益生菌菌株,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筛选出的<em>Pediococcus acidilactici</em> JW-015 硒积累浓度达 6974±90.71 μg/g,SeNPs 占 86.54%±2.48% ,且有显著解酒功效,为 SeNPs 转化提供了新途径。
来源: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3-29
噬菌体在牙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调控作用:从基因组视角揭示关键病原体的生存策略与治疗新靶点
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牙周炎关键病原体中前噬菌体(prophage)的生态学意义,通过基因组分析揭示其编码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毒力因子(VFs)和辅助代谢基因(AMGs)如何塑造微生物群落。研究发现52.5%的病原体携带前噬菌体,其介导的水平基因转移(HGT)网络涉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和抗宿主防御系统(如CRISPR-Cas、RM系统),为理解牙周炎进展机制和开发靶向微生物组的基因疗法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mSystems 5.0
时间:2025-03-29
高效生物降解孔雀石绿:乌鲁木齐异常球菌R12的工艺优化与降解路径解析
为解决孔雀石绿(MG)的工业污染及水产养殖中抗菌剂滥用问题,研究人员通过优化乌鲁木齐异常球菌(Deinococcus wulumuqiensis R12)的降解条件,在32°C、pH 5.0、初始生物量5.5 g/L下实现200 mg/L MG的30分钟高效降解(99.30%),1 g/L高浓度下2.5小时降解率超97%。结合UV-VIS、FTIR、GC-MS和LC-MS分析,揭示其通过氧化和去甲基化路径生成低毒产物,为MG污染生物修复提供新策略。
来源:Current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3-29
一种用于结核病及多药耐药诊断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的开发及其意义
为解决结核病及多药耐药的诊断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开发一种多重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方法的研究。该方法经优化后,检测限为 124 cfu/mL,对 273 例临床样本检测 RIF 和 INH 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99%,可作为现有分子诊断方法的替代方案。
来源:Current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3-29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蛋白CKC_05770与番茄APX6/APX7的体内互作揭示非经典分泌效应子的新功能
本期推荐: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团队针对Liberibacter病原体缺乏典型分泌系统的科学难题,通过基因组挖掘鉴定出66-102个非经典分泌蛋白候选者,聚焦LsoB的CKC_05770和CKC_00930蛋白。研究发现CKC_05770通过PhoA验证具有分泌活性,并与番茄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6/APX7)发生特异性体内互作,但不同于CLas同源物,其不具过氧化物酶活性且不抑制ROS积累。该研究为理解不同Liberibacter病原体的宿主适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基于CmeR-PcmeO生物传感器辅助多通路优化的工程大肠杆菌高效生产水杨酸
本研究针对工业生物制造中微生物耐受性差的挑战,开发了基于CmeR-P<sub>cmeO</sub>生物传感器的高通量筛选系统,结合适应性进化(ALE)和CRISPRi动态调控技术,成功构建了耐受2.1 g/L水杨酸(SA)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W3110K-4,其SA产量提升至1477.8 mg/L,较对照菌株提高30%。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ducA<em>和抗药性基因(ymdA</em>等)突变的关键作用。该研究为芳香族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提供了通用性策略,并发表于《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
来源: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 6.1
时间:2025-03-29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培养基对接种弯曲杆菌的禽类冲洗物微生物差异评估:基于16S rRNA测序的生态学解析
美国研究人员针对禽肉加工中弯曲杆菌检测的培养基选择难题,通过比较Campy-Cefex、mCCDA和TSA三种培养基对C. jejuni、C. coli和C. lari接种样本的培养效果,发现C. jejuni接种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菌种(P<0.05),且TSA培养基显著富集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该研究为优化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方案提供了重要生态学依据,发表于《Discover Bacteria》。
来源:Discover Bacteria
时间:2025-03-28
寄生蜂 “入侵” 引发宿主微生物群 “洗牌”:Xenos gadagkari 对 Polistes wattii 微生物群的影响及生态意义
在昆虫共生微生物研究领域,为探究季节、性别和寄生对社会性昆虫微生物群的影响,研究人员以亚洲黄蜂 Polistes wattii(P. wattii)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发现,P. wattii 微生物群存在季节和性别差异,Xenos gadagkari 寄生会改变其微生物群组成。该研究为理解昆虫共生微生物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Microbial Ecology 3.3
时间:2025-03-28
大麻萜酚(CBG)对耐药性海豚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针对水产养殖中耐药性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防治难题,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合生长曲线、时间-杀菌曲线及生物膜抑制实验,发现大麻萜酚(CBG)能显著抑制细菌生长并破坏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表明CBG通过诱导DNA泄漏、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引起膜电位超极化及降低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发挥抗菌作用,为开发新型抗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来源: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