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监禁人群中的真菌感染
这篇综述聚焦美国监禁人群的真菌感染问题。总结了常见及新出现的真菌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现有研究对部分真菌感染记录详实,但仍需更多研究来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值得相关领域关注。
来源:Current Fungal Infection Reports
时间:2025-04-1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与分子对接研究药物活性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及其意义
为探究药物活性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 12 种药物活性成分对 XO 抑制效果的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度他雄胺(dutasteride)表现最佳,其相关指标突出且 IC<sub>50</sub> = 65.80 μM。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对 XO 的作用机制。
来源: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 0.8
时间:2025-04-03
《Nature》重磅!有望修复髓鞘损伤的有效途径
今天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针对治疗和修复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的残疾提出了药物治疗新途径。这项由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领导的研究表明,这些针对该靶标的早期治疗候选药物是极具潜力的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再生药物。
两种药物或能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自然》杂志报道了两种获得美国药监局(FDA)批准的药物在修复受损神经以及减轻患多发性硬化症(MS)的小鼠的疾病程度方面有着促进作用。此外,这两种药物在人体干细胞实验中也能增强那些负责支持和保护神经细胞的细胞产生过程。不过,在用于MS患病人体测试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两种药物的长效性和任何潜在有害影响。
Nature发布干细胞再生重大成果
一对现用于缓解皮肤疾病的外用药物,有可能证实具有另一种更引人注目的用途:引导大脑中的干细胞逆转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损伤。
破解“木乃伊诅咒”之谜,揭示夺命真菌
在微生物的世界里,真菌通常缺乏病毒或细菌的天赋。对拥有正常的、健康的免疫系统的人们来说,真菌很少会表现它们自己。其实,人类的头发和皮肤上携带着大量的真菌,甚至每次呼吸都会带出一片无形的真菌孢子云团。虽然许多其他微生物乐于让宿主因感染它们得病或死亡而苟延残喘,但真菌却往往愿意痴心地等待它的主人死于其他原因而不是自己之手。
协同药物组合:新药开发方向
[AD340X300]一提起新药开发,人们首先会联想到巨额科研投入、昂贵的临床试验费与长达8~10年的试验周期,故开发一只NCE新药(全新化学实体药)实属不易。事实上,过去几年来,世界NCE上市总数一直呈下降之势。因为新药开发不仅投资大而且上市后风险更大。自2000年起,在世界第一制药强国美国诞生了一种前所未闻的新药开发模式--“协同药物组合式”新型治疗剂。说得通俗一点即为“鸡尾酒药物疗法”。 “鸡尾酒药物疗法”的发明者为旅居美国的华裔医学博士何大一先生。他在20世纪90年代末首创的“鸡尾酒药物
中国医药三资企业发展形势分析
[AD340X300]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无一例外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在非歧视的、公平的自由竞争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注和信息流加速运动,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本和生产的全球化。全球化让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角,面对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跨国医药公司趋之若鹜, 在入世之后,中国的医药三资企业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近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截至2001年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