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夹竹桃科长春花属生物碱的生物学及结构综合评述
本文全面综述了夹竹桃科(Apocynaceae)长春花属(Vinca L.)植物中的生物碱。该属植物富含单萜吲哚生物碱,分布广泛。文中总结了 202 种已鉴定的生物碱,分属 20 个结构类别,阐述其生物活性、生物合成途径等,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来源:Phytochemistry Reviews 7.3
时间:2025-03-30
综述:萝芙木(Rauvolfia tetraphylla L.)不同部位的民族植物学、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本文全面剖析萝芙木(<em>R. tetraphylla</em>)民族植物学、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来源:Current Pharmacology Reports
时间:2025-03-22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解析干旱和盐胁迫影响大青叶品质的机制:多组学视角下的新突破
研究人员针对大青叶品质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开展多组学研究,揭示了相关机制并提出新质控方案。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4.3
时间:2025-03-15
微生物菌剂 JX 在烟草种植中的神奇功效:促生长与抗青枯病
为解决烟草青枯病(TBW)问题,研究人员开展菌剂 JX 对烟草影响研究,发现其能促生长、抑病害,有应用价值。
来源:Current Microbiology 2.3
时间:2025-03-13
黄茉莉中钩吻碱对蜜蜂健康影响几何?这项研究有新发现
为探究钩吻碱(gelsemine)对蜜蜂健康影响,研究人员开展实验,发现其会降低蜂王繁殖力,有研究意义。
来源:Apidologie 2.4
时间:2025-03-11
越南人参三种变种的无损鉴别新方法:植物代谢物标记物的突破
研究人员为解决越南人参(Panax vietnamensis)三种变种难以区分的问题,开发基于植物代谢物的鉴别算法,成果有助于其产业发展。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08
深度剖析!蟾蜍毒素中毒的最新流行病学模式与前沿治疗策略研究
为解决蟾蜍毒素中毒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等问题,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蟾蜍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模式与治疗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中毒特征、影响因素等,该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法医学评估提供依据,值得科研读者一读。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2-16
PNAS|武汉大学药学院张郑宇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吡咯并吲哚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P450过氧化物酶的结构与机制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张郑宇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瞿旭东课题组 、厦门大学王斌举课题组的合作成果,题为 “A nucleobase-driven P450 peroxidase system enables regio- and stereo-specific formation of C ‒ C and C ‒ N bonds”
昆明植物所在真菌烯化吲哚生物碱的代谢耦合串联机制解析中取得进展
图2 SpeF和 SpeG 之间 的互作研究 近日,这一成果以 Deciphering fungal metabolon coupling tandem inverse-electron-demand Diels-Alder reaction and 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fused polycyclic alkaloids 为题在线发表在化学国际期刊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6-25
清华大学药学院唐叶峰课题组在有机膦催化的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最新科 研速递
►►► 唐叶峰课题组 在有机膦催化的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导语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唐叶峰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Chiral Bisphosphine-Catalyzed Asymmetric Staudinger/aza-Wittig Reaction: An Enantioselective Desymmetrizing Approach to Crinine-type Amaryllidaceae Alkaloids)的研究论文,并入选内封面文章(Supplementary 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