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82篇有关 "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 " 的文章 第1页
  • 生命科学学院李湘盈课题组发现促进红系增殖及改善贫血的新靶点

    该研究发现,原本用于治疗BRAFV600E肿瘤的BRAF抑制剂,能够显著促进人原代CD34+细胞分化系统中的红系祖细胞和红系前体细胞增殖,从而为贫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12-12

  • 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新冠病毒密码子演化规律并提出mRNA疫苗优化策略

    该研究揭示了自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密码子使用的规律,为深入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对于设计更高效的疫苗、优化疫苗序列以提高蛋白质表达效率具有一定意义。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10

  • 北京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教授联手组织众筹,构建研究植物生活周期核心形态建成过程的模式植物

    该论文第一次系统地提供了微萍作为模式植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形态描述、基因组分析、微流芯片小植株培养和转基因技术。同时,以无根、无维管束、诱导开花等三个形态建成特点为例,验证了用该系统研究形态建成过程调控机制的可行性。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5-08

  • 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课题组揭示hCINAP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

    该研究发现,hCINAP通过调控NEDD4相分离和YAP1活性来参与胚胎原肠胚阶段的胚层分化,从而维持早期胚胎发育,揭示了hCINAP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在Cell Reports期刊在线发表。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2-15

  • 植物光温共感知的分子机制

    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报道了光敏色素B蛋白通过光控可逆构象转变与温控液液相分离,实现植物对光照与温度两种关键环境因子的同时感知。该研究提出了生物体如何通过同一蛋白感知不同环境信号的分子模型。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7-11

  • Science|生命中心瞿礼嘉再获教科书级重大发现!

    2022年伊始,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以长文形式(Research Article)发表了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瞿礼嘉实验室题为“RALF peptide signaling controls the polytubey block in Arabid.....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1-27

  • Science|瞿礼嘉教授再获教科书级的重大发现

    2022年1月20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实验室的研究论文“RALF peptide signaling controls the polytubey block in Arabidopsis”以长文形式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该论文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机制,即每个胚珠仅允许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的隔膜进入其内进行受精。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1-22

  • 北京大学邓兴旺/陈浩东团队与合作者发现植物器官特异性光响应的新机制

    2019年3月25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陈浩东团队与耶鲁大学魏宁研究组合作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 The Plant Cell上发表题为“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TCP4 and PIF3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Organ-specific Light Induction of SAUR Genes to Modulate Cotyledon Opening During De-etiolation in Arabid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PNAS:北大学者揭示锰离子在抗细菌天然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10月9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实验室和西北农林科大沈锡辉实验室与军事医学院周冬生实验室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上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他们在抗细菌天然免疫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0-11

  • 杨森&北京大学首届转化科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具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生命科学教育和科研的摇篮。学院在培育生物学人才的同时,坚持开展意义深远和创新性强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突破,并通过与地方政府、国际知名药企进行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推动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杨森亚太转化科学卓越中心成立于2020年1月,不仅拥有先进的实验技术平台,还组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医学转化研究、诊断技术开发、数据信息等专业科学家团队。中心充分着眼于亚太前沿科学的创新和研究成果转化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09-18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