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P5054编码的新型解聚酶K57-Dpo8特异性降解肺炎克雷伯菌K57型荚膜多糖的机制与治疗潜力
编辑推荐:针对高毒力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57型)感染难题,苏州大学团队从噬菌体P5054中鉴定出新型解聚酶K57-Dpo8。该酶能特异性降解K57型荚膜多糖(CPS),显著增强血清杀菌和巨噬细胞吞噬效果,在小鼠感染模型中提高60%生存率,并有效抑制/降解生物被膜。研究为K57型菌株的精准分型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One Health Advances
时间:2025-04-17
美洲鬼臼(Podophyllum peltatum L.)器官与细胞培养物丙酮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差异及其抗肿瘤潜力研究
为解决植物源抗肿瘤药物开发问题,研究人员通过resazurin(刃天青)实验,系统评估了美洲鬼臼(Podophyllum peltatum L.)不同器官及细胞培养物丙酮提取物对正常细胞(大鼠成纤维细胞)和HeLa肿瘤细胞的毒性差异。发现14-d悬浮培养物提取物在最高浓度下仅降低正常细胞活力22%,而该植物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较正常细胞高23%,为开发选择性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原料依据。
来源: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
时间:2025-04-16
综述:利用遗传学理解 ADAR1 介导的 RNA 编辑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这篇综述聚焦于 ADAR1(腺苷脱氨酶作用于 RNA 1)介导的 RNA 编辑。内源性长双链 RNA(dsRNA)可引发自身免疫,而 ADAR1 的编辑是防止细胞 dsRNA 引发自身炎症反应的关键保障。人类遗传学研究揭示其在常见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凸显靶向 dsRNA 编辑和感知的治疗潜力。
来源:Nature Reviews Genetics
时间:2025-04-15
探究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castellanii)人工转基因命运:解锁基因组奥秘与进化新视角
为探究棘阿米巴(<em>Acanthamoeba castellanii</em>)对导入外源 DNA 的响应及转基因命运,研究人员以该生物为对象,用环形和线性质粒进行转化实验。结果发现转基因以含端粒的微型染色体形式维持,或促进基因横向转移,为研究真核生物基因组生物学提供重要依据。
来源:BMC Genomics
时间:2025-04-14
综述:突破活性-选择性平衡:Pt-Fe-Pt活性位点实现巴豆醛选择性多相氢化
编辑推荐: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Pt-Fe-Pt异质三聚体催化剂,通过精确排列的Pt原子位点(Pt-Fe-Pt)打破传统多相氢化(heterogeneous hydrogenation)中活性与选择性的权衡,在巴豆醛(crotonaldehyde)反应中高效选择氢化C═O键,同时保留C═C键,为定向催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胆汁酸共轭与水解活性的平衡调控肠道炎症的新机制
本期推荐:研究团队通过构建Baat<sup>-/-</sup> KO小鼠模型,结合多组学分析和体外菌群实验,揭示宿主与微生物共轭胆汁酸(MCBAs)通过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和调节BSH酶活性缓解结肠炎的新机制。该研究为炎症性肠病(IBD)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2
miR-30b-5p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调控Th17/Treg平衡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针对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缺乏靶向治疗策略的临床难题,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团队通过构建EAU大鼠模型,首次揭示miR-30b-5p通过靶向抑制Notch1/Dll4信号轴,显著改善Th17/Treg细胞失衡,为miRNA干预治疗葡萄膜炎提供新靶点。研究综合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流式细胞术、RNA测序等技术,证实miR-30b-5p可降低炎症评分52.3%,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时间:2025-04-11
热激转录因子介导海洋硅藻耐热性与细胞大小可塑性的研究:解析关键分子机制及其生态意义
为探究硅藻适应不同温度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热激转录因子(HSFs)在硅藻耐热性中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 PtHSF2 可增强硅藻耐热性、调节细胞大小,还明确了其调控机制及靶基因 PtCdc45-like 的功能,为理解硅藻温度适应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1
综述:利用异构酶和差向异构酶从果糖生产功能性糖类甘露糖、阿洛酮糖和塔格糖
这篇综述聚焦从果糖生产功能性糖类(甘露糖、阿洛酮糖和塔格糖)。鉴于过量摄入果糖的健康风险,研究转向将其转化为高价值、低热量的功能糖。文中探讨相关异构酶(如甘露糖异构酶 / 来苏糖异构酶,MI/LI)和差向异构酶(酮糖 3 - 差向异构酶、塔格糖 4 - 差向异构酶)的进展,为果糖资源利用提供新思路。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4
时间:2025-04-10
MPS1通过近端激活AURORA A激酶调控染色体纠错机制
本期推荐: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揭示了MPS1激酶通过磷酸化AURORA A(AAK)C-lobe结构域,建立中心体活性梯度以精准纠正染色体错误附着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阐明了动粒-中心体信号对话在维持有丝分裂保真度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提供了新视角。
来源:Current Biology 8.1
时间: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