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 HIV 检测新方向:赞比亚不同 HIV 检测技术的深度剖析与意义探寻
为解决赞比亚 HIV 检测中三代快速诊断试剂(RDTs)漏检急性感染病例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赞比亚不同 HIV 检测技术有效性的研究。结果显示三代 RDTs 漏检率高,不可靠。该研究为优化 HIV 检测策略提供了依据,对防控 HIV 传播意义重大。
来源:BMC Research Notes 2.8
时间:2025-03-30
HIV 母婴传播消除计划中,母亲失访率及相关因素研究:对布基纳法索消除策略的关键意义
为解决布基纳法索消除 HIV 母婴传播(eMTCT)计划中母亲失访(LTFU)影响计划成效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 eMTCT 中 HIV 感染女性失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失访率为 22.9/100 人年,年轻和农村居住是相关因素。这有助于改善 eMTCT 计划。
来源:BMC Women's Health 2.4
时间:2025-03-30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 HIV 患者中糖尿病(DM)的流行状况与风险因素探究 —— 关乎优化治疗与健康管理的关键洞察
为探究 HIV 患者接受 ART 治疗时糖尿病(DM)的患病情况及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了一项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约 10% 的患者患有 DM,男性、有 DM 家族史、超重和 ART 中断是重要风险因素。这为临床干预提供了依据。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
揭秘新冠重症肺炎背后的遗传 “密码”:DOCK2 缺陷与 GATA2 单倍体不足的关键作用
在新冠重症肺炎病因不明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开展了针对已知单基因免疫缺陷病的研究。分析两个家庭发现,DOCK2 缺陷和 GATA2 单倍体不足分别导致家庭成员患重症 COVID-19 肺炎。这为揭示新冠重症肺炎病因及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 7.2
时间:2025-03-29
重大突破!HBG2远端启动子单碱基插入疗法激活 γ- 珠蛋白表达,为 β- 血红蛋白病带来新希望
为解决 β- 血红蛋白病治疗靶点局限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 HBG<sub>2</sub>远端启动子编辑的研究。他们发现插入核苷酸 A(insA)可显著提升 γ- 珠蛋白表达,且无脱靶效应,为 β- 血红蛋白病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与策略。
来源: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 9.4
时间:2025-03-29
基于智能体的人类结肠模型揭示病原体定植抵抗机制
本期推荐:波士顿大学团队通过构建结肠上皮智能体模型,首次在计算生物学层面揭示了膳食纤维摄入如何通过调控粘液层厚度和菌群空间分布增强对肠道病原体(如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定植抵抗(colonization resistance)。该模型成功复现了BT1/BT2菌群生态位分化、氧梯度调控及粘液降解动态,为理解微生物-宿主互作提供了新范式,发表于《Biophysical Journal》。
来源:Biophysical Journal 3.4
时间:2025-03-29
重庆地区HIV新发感染人群特征分析及差异化干预策略研究
编辑推荐:为优化HIV防控策略,重庆市疾控中心团队通过13年数据追踪,发现扩大检测对MSM和性病门诊就诊者、安全套分发对FSW、同伴教育对MSM分别具有显著干预效果,为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9
磷酸酶UBLCP1调控弓形虫生长、毒力及线粒体完整性的机制研究及其疫苗开发潜力
本期推荐:浙江大学团队针对弓形虫治疗靶点匮乏的现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UBLCP1缺失株,发现该磷酸酶通过调控线粒体形态功能(维持△Ψ<sub>m</sub>膜电位和ATP生成)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如IMC、AP2转录因子)的磷酸化状态,影响寄生虫入侵、复制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动物实验证实△UBLCP1突变株毒力显著减弱,并能诱导交叉保护性免疫,为抗弓形虫药物和疫苗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来源:Parasites & Vectors 3
时间:2025-03-29
新型衣壳修饰的 HDAd 载体介导人源化小鼠体内造血干细胞转导:开启基因治疗新征程
本文构建了人源化小鼠模型,通过不同动员方案结合新型衣壳修饰的辅助依赖型腺病毒(HDAd)载体进行体内造血干细胞(HSC)转导研究。发现 HDAd6/3 等载体能高效转导 HSC,为血红蛋白病和 HIV 等疾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4.6
时间:2025-03-29
综述:嵌合抗原受体(CAR)工程化非传统 T 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聚焦 CAR 工程化非传统 T 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其独特优势,如多肿瘤靶向机制、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等。分析了临床试验进展、基因改造策略、制造工艺等,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值得关注。
来源:TRENDS IN Cancer 14.3
时间: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