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 RNA ANRIL rs10757278 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 2 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及意义
为探究 2 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研究人员开展了长链非编码 RNA ANRIL rs10757278 多态性与 T2DM 关联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多态性与 T2DM 相关,G 等位基因增加患病风险,血清 ANRIL 水平有诊断价值,为 T2DM 防治提供了新依据。
来源:Diabetology & Metabolic Syndrome 3.4
时间:2025-03-29
心血管 - 肾 - 代谢综合征 0-4 期人群中应激高血糖比与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关联:大型队列研究的证据
为探究应激高血糖比(SHR)对心血管 - 肾 - 代谢综合征(CKM)人群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人员分析 19345 名参与者数据。结果发现 SHR 与死亡率呈 U 型关联,过高或过低的 SHR 均增加死亡风险,该指标对预测 CKM 人群死亡风险有重要意义。
来源:Diabetology & Metabolic Syndrome 3.4
时间:2025-03-29
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基本特征预测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新利器
为解决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早期筛查不便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基本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预测 MASLD 患病率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这为 MASLD 大规模筛查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有效工具。
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1
时间:2025-03-29
靶向衰老肝细胞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研究
本刊推荐: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杜克大学团队通过建立衰老肝细胞基因特征(SHGS),发现SHGS<sup>+</sup>肝细胞是MASLD的关键驱动因素,并鉴定出血清标志物GDF15和新型铜依赖性衰老细胞清除剂DpC。该研究为开发靶向衰老细胞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间歇性禁食提升雄性生殖力:色氨酸 - 血清素通路的关键作用
本文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IF)可预防雄性小鼠衰老相关的生育能力下降,虽未改善传统生殖指标,但能增强交配行为。其机制是 IF 通过减少色氨酸(Trp)向大脑的供应,降低中枢血清素水平,解除对性行为的抑制。该成果为改善男性生殖健康提供新方向。
来源:Cell Metabolism 27.7
时间:2025-03-29
15-34 岁青年早发型 2 型糖尿病:全球负担攀升与不平等现状及研究意义
为解决早期 2 型糖尿病(T2DM)在全球不同社会人口背景下的负担、趋势及差异问题,研究人员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21 数据开展研究。结果显示 1990-2021 年早发型 T2DM 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上升,地区差异明显。该研究为公共卫生干预提供依据。
来源:Diabetology & Metabolic Syndrome 3.4
时间:2025-03-28
黄连素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保护作用:通过 PI3K/Akt 和 STING 通路调节糖脂代谢的研究意义
为探究黄连素(BBR)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治疗潜力及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以雄性 C57BL/6<sub>J</sub>小鼠和 HepG2 细胞为模型展开研究。结果发现 BBR 可改善糖脂代谢,这为 MASLD 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3.1
时间:2025-03-28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早期阶段破坏昼夜节律并诱发神经炎症的机制研究
编辑推荐:为解决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SLD)早期脑损伤机制不明的问题,法国洛林大学团队通过高脂高胆固醇(HFHC)饮食建立大鼠模型,发现90天干预即可导致昼夜节律紊乱(活动轮实验p<0.05)及小脑/前额叶皮层神经炎症(36/17种炎症介质改变),首次揭示肝脏病变临床显现前的神经行为异常可作为早期诊断标志,为MASLD神经并发症防治提供新靶点。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8
血小板-白蛋白比率(PAR)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关联:基于NHANES 2017-2018数据的横断面研究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慢性肝病,但缺乏简便的无创诊断指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NHANES 2017-2018数据,首次探讨了血小板-白蛋白比率(PAR)与MASLD的关联。研究发现高PAR水平是MAS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且在年龄<60岁、糖耐量受损等亚组中预测效能显著(AUC=0.842)。该研究为MASLD早期筛查提供了新型炎症标志物,对临床风险分层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3-28
突破性发现:细胞突变并非肿瘤形成的唯一因素
希望之城是美国最大、最先进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之一,其国家医疗中心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美国癌症研究前五名。希望之城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突变对于肿瘤的形成是必要的,但并不总是充分的。
来源:Cancer Discovery
时间: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