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9篇有关 " 人源类器官 " 的文章 第1页
  • 综述:基于人源类器官研究心脏发育及心血管疾病中器官间通讯的进展

    这篇综述聚焦于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构建的类器官模型,探讨其在研究心脏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方面的进展。涵盖了 2D 共培养和 3D 类器官模型,阐述了其在器官发生、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极具科研价值。

    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1

    时间:2025-03-29

  • AS3MTd2d3异构体:揭开精神分裂症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关键 “钥匙”

    为探究精神分裂症(SZ)与 AS3MT<sup>d2d3</sup>异构体的关联机制,研究人员构建 AS3MT<sup>d2d3</sup>-Tg 小鼠模型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该异构体影响神经发育,导致小鼠脑室扩大、行为异常等。这为解释 SZ 早期病理特征提供依据,助力相关研究。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3-29

  • 姚红杰课题组揭示染色质结构蛋白CTCF-R567W点突变导致神经发育障碍的分子机制

    2024年7月1日,姚红杰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TCF mutation at R567 causes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via 3D genome rearrangement and abnormal neuro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10-13

  • 染色质结构蛋白CTCF-R567W点突变导致神经发育障碍的分子机制

    2024年7月1日,姚红杰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TCF mutation at R567 causes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via 3D genome rearrangement and abnormal neuro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07-03

  • 穿山甲携带的一株MERS簇冠状病毒具备潜在跨种感染风险

    &nbsp; &nbsp; &nbsp;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广州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合作,在《Cell》上发表题为“A bat MERS-like coronavirus circulates in pangolin and utilizes human DPP4 and host proteases for cell entr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穿山甲中发现的一株新型MERS簇冠状病毒,并证实该病毒可利用人DPP4受体和宿主蛋白酶入侵细胞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3-02-23

  • Cancer Cell:FOXA2驱动前列腺肿瘤细胞可塑性和KIT信号通路活化的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组题为 “FOXA2 drives lineage plasticity and KIT pathway activation in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揭示了FOXA2在调控前列腺腺癌向神经内分泌癌谱系转变和KIT信号通路活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发现KIT抑制剂具有治疗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前景。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2-11-09

  • 高栋组发现FOXA2驱动前列腺肿瘤细胞可塑性和KIT信号通路活化的机制

      11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组题为 “FOXA2 drives lineage plasticity and KIT pathway activation in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论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11-05

  • 复旦大学最新成果应用人源类器官回答新冠病毒感染和损伤肝脏机制

    研究建立了人源类器官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并研究其组织损伤机制,证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肝脏胆管上皮细胞,进而下调肝脏胆管组织中细胞紧密连接及胆汁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新冠病毒细胞嗜性、致病机制研究和后续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工具,并提示肝脏胆管功能紊乱可能是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肝脏损伤的直接诱因。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0-07-16

  • Nature子刊:惠利健研究组利用人源肝脏类器官模拟肝癌发生

    研究人员将直接转分化获得的人肝细胞hiHeps自组装形成肝脏类器官,并向其中分别引入可致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肝细胞癌)的c-Myc基因和可致ICC(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肝内胆管细胞癌)的RAS基因,在体外分别模拟人类HCC和ICC的发生,探索潜在的早期预防和治疗策略。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9-08-14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