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治疗潜力与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系统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为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rTMS通过电磁感应选择性调节皮层兴奋性,高频刺激(≥5Hz)增强神经活性而低频刺激(≤1Hz)产生抑制效应。临床证据表明,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20Hz rTMS方案(3周20次疗程)可显著改善认知功能、记忆及语言能力,其机制涉及突触可塑性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上调、神经递质系统调节及病理蛋白聚集减少。结合认知训练的联合疗法通过协同增强神经可塑性展现特殊前景,但需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更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长期疗效。
来源: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8
时间:2025-04-05
综述:具有深层穿透能力的Janus微/纳米马达在疾病治疗中的增强作用
本文系统综述了Janus微/纳米马达(MNMs)在疾病治疗中的突破性应用。通过分析其不对称结构(如Pt/Au双面)和多元驱动机制(化学/磁/光/超声场驱动),重点阐释了该技术如何克服纳米颗粒(NPs)在肿瘤(EPR效应不足)、血脑屏障(BBB)等复杂组织中的穿透瓶颈。文章涵盖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五大治疗领域,并探讨了生物相容性挑战,为开发智能递送系统提供新范式。
来源:Acta Biomaterialia 9.4
时间:2025-04-02
突破材料性能极限:多级有序结构(MOS)策略解锁物理约束
为解决现有材料因固有物理约束接近性能极限,难以满足能源和环境领域需求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多级有序结构(MOS)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策略制备的磁性金属具备高电阻率、高热稳定性等优势,打破多项性能权衡,为材料设计提供新范式。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1
突破极限:亚厘米级无系绳飞行机器人的创新飞跃
在飞行机器人小型化研究中,为解决质量与功率权衡难题及飞行姿态稳定性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亚厘米旋转翼飞行机器人的研究。他们成功研制出重 21mg、翼展 9.4mm 的机器人,实现可控飞行,其成果对推动飞行机器人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3-29
交变磁场疗法(AT-04):缓解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新希望
为解决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来自 Tokyu Hospital 的研究人员开展了 AT-04 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缓解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 AT-04 能显著降低疼痛评分,这为缓解患者穿刺疼痛提供了新方法。
来源: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2.2
时间:2025-03-28
磁热疗法显著增强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敏感性,为脑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常见原发性脑癌,对放化疗耐药。研究人员开展磁热疗法(MHT)联合放化疗治疗 GBM 的研究。结果显示,MHT 增强放化疗疗效,延长小鼠生存期。该研究为 GBM 治疗提供新策略,有重要临床意义。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8
综述:用于靶向抗癌药物递送的多功能磁性纳米粒子:机制、应用、效果、局限及定制策略回顾
这篇综述聚焦磁性纳米粒子(MNPs)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MNPs 可通过主动和被动靶向肿瘤部位,结合外部交变磁场(AMFs)运输药物,还能用于磁热疗(MHT)和磁共振成像(MRI),展现出重塑癌症治疗的多方面潜力。
来源: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3
时间:2025-03-27
综述:探索癌症放射增敏的分子机制:物理刺激疗法的影响
这篇综述聚焦癌症放射治疗(RT)面临的难题,如肿瘤细胞 DNA 损伤修复、乏氧微环境及耐药性等。探讨物理刺激疗法改善放疗效果的机制,总结相关信号通路和增敏分子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来源:Strahlentherapie und Onkologie 2.7
时间:2025-03-17
综述:纳米技术与抗菌肽结合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纳米技术与抗菌肽(AMPs)结合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的研究,探讨其优势、挑战与前景。
来源:BMEF (BME Frontiers)
时间:2025-03-05
新型纳米诊疗单元 AS₄S₄/Fe₃O₄@Gel:肺癌治疗的新希望
为解决肺癌治疗难题,安徽莱尔文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展了 AS₄S₄/Fe₃O₄@Gel 用于肺癌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纳米诊疗单元联合交变磁场有协同抗肿瘤活性,为肺癌临床治疗带来新可能。
来源:Cancer Nanotechnology 4.5
时间: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