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新闻搜索为您找到304篇有关 " 中国患者 " 的文章 第1页
  • 整合蛋白质基因组学解析局限性前列腺癌:解锁生物学奥秘与精准治疗新策略

    为解决局限性前列腺癌(PCa)治疗反应异质性及缺乏有效治疗靶点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 PCa 多组学研究。他们整合基因组、转录组等数据,将 PCa 分为三个亚型,发现 NANS 蛋白可作预后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04

  • 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治疗后使用阿利西尤单抗(Tafolecimab)的成本效益与价格阈值分析:探寻经济有效的治疗定价

    为解决阿利西尤单抗(Tafolecimab)药物经济学研究缺失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阿利西尤单抗与单用他汀对比的成本效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意愿支付(WTP)阈值下阿利西尤单抗年度价格阈值不同。该研究为中国医疗系统定价提供参考。

    来源: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rugs 2.8

    时间:2025-04-03

  • 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数对长期生存的影响:一项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

    为解决老年右半结肠癌(RSCC)患者淋巴结检出数(LNY)标准争议,研究人员通过分析SEER数据库和中国两家三甲医院数据,发现LNY≥18可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期(OS),为临床淋巴结清扫质量评估提供了新标准。这项研究为优化老年RSCC患者手术策略提供了循证依据。

    来源:BMC Cancer 3.4

    时间:2025-04-03

  • 基于认知访谈的晚期癌症患者自主偏好指数量表(API)汉化及文化调适研究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中国缺乏科学评估晚期癌症患者自主偏好工具的问题,通过认知访谈法对Autonomy Preference Index(API)进行文化调适,最终形成包含2个维度23个条目的中文版API,为临床评估患者决策参与和信息获取偏好提供可靠工具,对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BMC Psychology 2.7

    时间:2025-04-03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肌炎风险: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广泛应用虽改善了癌症患者生存,但其心血管毒性尤其是致命性心肌炎风险尚缺乏高质量证据。中国研究人员通过国家抗肿瘤药物监测系统(NATDSS)纳入55,219例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暴露密度采样(EDS)控制 immortal time bias,发现ICI治疗使1年心肌炎风险增加7.41倍(95%CI:3.29-16.67),PD1抑制剂风险更高(HR=8.39)。该研究为亚洲人群首次提供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提示需延长心肌炎监测至6个月。

    来源:Cardio-Oncology 3.2

    时间:2025-04-01

  • 综述:PD-1抑制剂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与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一项荟萃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

    本综述系统评价了PD-1抑制剂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阿帕替尼(T-A-P三联疗法)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通过荟萃分析6项研究(1,452例患者)发现,相比TACE联合阿帕替尼(T-A双联疗法),三联疗法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HR 2.22)和无进展生存期(PFS,HR 2.36),提高客观缓解率(ORR 1.60倍)和疾病控制率(DCR)。试验序贯分析(TSA)证实OS、PFS和ORR结论可靠,但DCR需更多研究验证。该方案尤其适用于无肝外转移患者,且安全性可控。

    来源:BMC Cancer 3.4

    时间:2025-03-29

  • 中国汉族人群GAB基因家族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编辑推荐:为探究GAB基因家族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安徽医科大学团队对4436例中国汉族人群开展病例-对照及10.75年队列研究,发现GAB1 rs300893多态性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GAB2 rs7107174在特定人群中显示持续关联,为高血压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论文发表于《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来源: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

    时间:2025-03-27

  • 基于睑板腺分析的 Graves 眼病活动度预测模型:创新诊疗新突破

    为解决 Graves 眼病(GO)活动度评估精准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体内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睑板腺微观结构特征评估 GO 活动度并构建诊断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性能良好,为 GO 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提供新工具。

    来源:BMC Endocrine Disorders 2.8

    时间:2025-03-27

  • 血浆GFAP、NfL与p-tau181作为中国人群痴呆早期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深圳社区队列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面临生物标志物检测成本高、侵入性强等挑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团队通过社区队列研究,发现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轻链(NfL)和磷酸化tau<sub>181</sub>(p-tau<sub>181</sub>)水平在AD病程中显著升高,其中p-tau<sub>181</sub>联合临床指标对AD诊断效能最佳(AUC=0.962)。该研究为中国人群体液标志物筛查AD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成果发表于《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来源: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3.4

    时间:2025-03-27

  • 深度神经网络在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卓越表现——一项揭示临床决策优化路径的荟萃回归分析

    COVID-19早期严重程度预测对医疗资源分配至关重要,但现有预测工具性能参差不齐。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团队通过系统评价五大医学数据库的430项独立研究(涉及280万患者),运用MetaForest算法和混合效应荟萃回归模型,首次证实神经网络(AUC 0.893)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并揭示地域差异、C反应蛋白(CRP)等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为临床选择最优预测工具提供循证依据,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2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