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衣壳修饰的 HDAd 载体介导人源化小鼠体内造血干细胞转导:开启基因治疗新征程
本文构建了人源化小鼠模型,通过不同动员方案结合新型衣壳修饰的辅助依赖型腺病毒(HDAd)载体进行体内造血干细胞(HSC)转导研究。发现 HDAd6/3 等载体能高效转导 HSC,为血红蛋白病和 HIV 等疾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4.6
时间:2025-03-29
【口腔健康新探:电子烟、牙结石与根管治疗的前沿研究
为探究电子烟对口腔健康影响、牙结石形成机制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多项研究。发现多数口腔健康从业者对电子烟认知不足;牙结石快速与慢速形成者唾液成分不同;mTCP<sub>hydrogel</sub>在根管消毒有潜力等,助力口腔医学发展。
来源:British Dental Journal 2.0
时间:2025-03-29
口腔健康前沿探索:电子烟、牙结石与根管治疗等多领域的关键突破
在口腔健康领域,为探究电子烟影响、牙结石形成机制、根管消毒新方法及抗菌剂对牙本质粘结系统的作用,研究人员分别开展相关研究。发现从业者电子烟知识不足,牙结石形成与唾液成分有关,mTCP<sub>hydrogel</sub>根管消毒效果好,部分抗菌剂能改善粘结强度,对口腔医学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British Dental Journal 2.0
时间:2025-03-29
半结晶聚合物形成静态纳米塑料的机制:微观结构与环境影响的关键作用
随着塑料产量增加,塑料垃圾增多并产生微塑料(MPL)和纳米塑料(NPL)危害环境与生物。研究人员针对 NPL 形成机制不明的问题,以半结晶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静态条件下会形成 NPL,且结晶区域会在环境中持续存在,这为防控 NPL 提供了方向。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29
金属辅助真空转移:开启单层 MoS2电荷密度波原位可视化研究新征程
为解决单层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Cs)表面电子态研究难题,研究人员开展金属辅助真空转移方法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可制备清洁表面的 MoS<sub>2</sub>/Cu (111) 异质结构,观察到 2×2 电荷密度波(CDW),明确费米面嵌套(FSN)机制。这推动了量子材料研究。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时间:2025-03-29
新型结构含一氧化氮(NO)供体的四氢异喹啉(THIQ)衍生物作为潜在抗癌疗法的发现
为寻找潜在抗癌疗法,研究人员设计、合成并体外评估了 20 种基于内部反式 -β- 芳基丙烯基四氢异喹啉(trans-β-arylacryl-THIQ)骨架的 THIQ-NO 供体杂合物。其中 13h、13j 和 20b 等化合物对多种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13j 尤为突出,值得深入研究。
来源:Medicinal Chemistry Research 2.6
时间:2025-03-28
HIV-1 包膜糖蛋白新发现:gp41 HR2 区关键残基调控对小分子抑制剂敏感性
这篇研究聚焦 HIV-1 包膜糖蛋白(Env)。CRF01_AE 毒株的 Env 在 375 位有组氨酸(H375),影响对小分子抑制剂的抗性。研究发现 gp41 HR2 区 629 位残基可调节 Env 稳定性及对两类小分子 gp120 抑制剂的敏感性,为理解 HIV-1 Env 耐药机制提供新视角。
来源:Journal of Virology 4.0
时间:2025-03-28
综述:可见光解聚市售聚甲基丙烯酸酯
在聚合物材料回收愈发重要的当下,本文介绍 Anastasaki 团队在《Science》发表的成果:利用可见光低温解聚商业聚甲基丙烯酸酯实现高效化学回收。该研究为塑料废弃物处理提供新途径,值得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关注。
来源:Chem 19.1
时间:2025-03-27
小麦储粮袋及聚丙烯内衬对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防控效能研究:内衬在降低粮食损失与提升熏蒸效果中的关键作用
为解决储粮袋中昆虫入侵及驻留种群危害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黄麻袋(JB)和编织塑料袋(WPB)搭配不同厚度聚丙烯内衬抵抗谷斑皮蠹(T<sub>g</sub>)和赤拟谷盗(T<sub>c</sub>)入侵及对驻留种群熏蒸致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衬可显著降低粮食损失和提高熏蒸死亡率,对保障储粮安全意义重大。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opical Insect Science 1.1
时间:2025-03-27
初步研究发现,口香糖会将微塑料脱落到唾液中
塑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使用的很多东西,比如砧板、衣服和清洁海绵,都会让我们接触到微米宽的塑料微粒,这种塑料微粒被称为微塑料。现在,口香糖也可以加入其中了。在一项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每块口香糖可以释放数百到数千个微塑料到唾液中,并有可能被人摄入。研究人员将在ACS春季2025上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