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SNF复合物介导的ZNF410协同结合维持染色质可及性与增强子活性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ZNF410通过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实现同源簇结合位点(HCTs)协同结合的分子机制。作者发现ZNF410通过其N端结构域招募SWI/SNF复合物,以"开关基序"形式调控CHD4基因远端增强子的染色质可及性(ATAC-seq验证),这种独特的结合模式为理解转录因子在β-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中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新范式。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31
金属化碳纳米线阵列中马约拉纳零模的发现及其量子计算应用前景
编辑推荐:香港理工大学团队针对量子计算中马约拉纳零模(MZM)探测难题,创新性地研究了金属化卡拜(metallated carbyne)纳米线阵列。通过优化Mo/Tc/Ru等金属掺杂,获得平均磁矩>1μ<sub>B</sub>的体系,其中Ru掺杂体系展现出周期性磁性和~140meV强自旋轨道耦合(SOC)。当铁磁性的Ru-卡拜纳米线与超导Ru基底耦合时,在Γ点和M点触发能带反转,为碳基材料实现MZM提供了新路径。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31
基于空间转录组学与深度学习的肿瘤微环境生态位解析:TG-ME框架的创新突破
本期推荐:研究者开发了整合Transformer与GraphVAE的TG-ME算法框架,通过融合空间转录组学(ST)数据与形态学图像,实现了肿瘤微环境(TME)中细胞生态位的精准识别。该模型在DLPFC和乳腺癌基准数据集上取得0.54-0.68的ARI评分,成功解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分期样本中17种特异性生态位(如缺氧/EMT/凋亡相关niche),为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全新分子标志物。
来源:iScience 4.6
时间:2025-03-31
亚纳米尺度重构羟基氧化镍活性相认知更新及其水氧化性能调控机制
编辑推荐:针对电催化析氧反应(OER)中活性相结构模糊的难题,北京科技大学团队通过原位表征与理论计算,揭示了Ni基预催化剂(Ni(OH)<sub>2</sub>/NiS<sub>2</sub>/NiSe<sub>2</sub>/NiTe)重构为NiOOH时亚纳米级NiO<sub>6</sub>单元几何-电子结构协同调控机制,发现对称性破缺可优化d-p轨道平衡,将反应路径从吸附演化机制(AEM)转向氧化物路径(OPM)或晶格氧参与机制(LOM),使NiS<sub>2</sub>-NiOOH过电位低至218 mV。该研究为通过活性单元对称性工程设计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范式。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3-31
RBD 缺失的 SARS-CoV-2 刺突蛋白:开辟新冠疫苗新防线,增强免疫保护力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现有疫苗针对 RBD 的免疫反应受挑战。研究人员开展 RBD 缺失的 SARS-CoV-2 刺突蛋白(SΔRBD)研究。结果显示,SΔRBD 免疫原性强,相比第三次 mRNA 加强针能更好保护肺部感染,为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
来源:npj Vaccines 7
时间:2025-03-31
氧化应激与炎症:镉暴露影响糖尿病及前驱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纽带 ——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为探究镉(Cd)暴露对糖尿病和前驱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及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潜在介导作用,研究人员分析 NHANES(1999 - 2018)数据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Cd 暴露增加患者全因、心血管疾病(CVD)和癌症死亡率,氧化应激和炎症部分介导该效应,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来源: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8.5
时间:2025-03-31
解析孤儿受体 GPR3 寡聚化调控激活与自抑制的结构基础:解锁细胞信号新奥秘
本文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 G 蛋白偶联受体 3(GPR3)的单体和二聚体结构,发现其寡聚化与独特的自抑制机制相关,且或受脂质调节。这些发现为理解孤儿 GPCRs 的信号转导提供新视角,对设计相关药物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Cell Reports 7.5
时间:2025-03-31
1型先天淋巴细胞与炎症性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加剧爬行脂肪纤维化
编辑推荐:克罗恩病(CD)患者常出现特征性爬行脂肪(CrF)病变,但其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大阪大学团队通过分析34例手术患者的肠系膜样本,发现1型先天淋巴细胞(ILC1)和CD163<sup>low</sup>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IFN-γ)协同促进纤维化,且ILC1高频率(≥80%)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该研究为CD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6.9
时间:2025-03-30
CD4+T细胞与IFN-γ调控巨细胞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中的潜伏感染机制
本期推荐:研究团队通过小鼠模型和人胎儿脑组织实验,揭示CD4<sup>+</sup>T细胞通过分泌IFN-γ抑制神经元中巨细胞病毒(CMV)的复制和再激活,为先天性CMV感染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提供治疗新靶点,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来源: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9.3
时间:2025-03-30
外侧额极θ波段活动支持情绪调节策略的灵活转换
本研究针对情绪调节灵活性(Emotion regulation flexibility)的神经机制这一前沿问题,通过EEG/EMG技术探究了外侧额极(FPl)在策略转换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当初始策略(认知重评或分心)效果不佳时,FPl的θ波段(4Hz)活动增强预示策略转换,且转换行为符合情境需求(刺激重评可利用性)。该成果首次证实FPl通过θ振荡监控替代策略效能,为情感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时间: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