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小鼠前列腺癌基因治疗获得成功

    [路透社 纽约] 使用基因疗法,美国研究者成功地使小鼠前列腺肿瘤的大小。研究者希望使用名为pHyde的基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治疗人类晚期前列腺癌症。领导这项研究的Yi Lu博士告诉路透社记者:“小鼠实验的结果将支持对前列腺癌晚期患者使用pHyde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并使那些病人能够转为适合进行外科手术。而目前的晚期前列腺癌症患者还没有治疗可能。”田纳西州立大学的Lu和他来自该大学及Memphis支持的生物技术公司——Genotherapeutics有限公司的同事们将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注射入小鼠体内产生肿瘤。大约一个月后,肿瘤长至一定的大小,研究者将携带pHyde基因的普通感冒病毒直接注射入肿瘤中。

    来源:

    时间:2000-08-22

  • 呼气可诊断精神分裂

    激动网讯据香港大公报报导,苏格兰研究人员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呼出气体中﹐乙烷和丁烷等的含量较高。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凭借呼气﹐就能对精神分裂症进行诊断。据此间媒体报道﹐苏格兰「高地精神病研究基金会」的格伦等人在研究中进行了多项实验。他们拿三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三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前者呼出的气体中乙烷含量几乎达到后者两倍。他们还发现﹐在健康人呼出的气体中一般很难检测到丁烷﹐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则不然。未接受治疗﹑病情越不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呼出气体中丁烷的含量越高。

    来源:

    时间:2000-08-19

  • 研究发现乳酸菌可杀死抗药性细菌

    德国Hohenheim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获得了一项令人鼓舞的发现,他们在发酵的面包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它可以杀死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这种称为乳酸菌的微生物还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内。研究人员说,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食用乳酸菌类食品,特别是新鲜乳酪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一直无法证明这一说法,现在他们的研究终于能提供证据了,但是他们还要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研究人员说,这些微生物由于能杀死导致疾病的病菌,因此它们在制作和保存发酵食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使用的发酵面包中的乳酸菌比用其它方法杀死更多的细菌。他们提取了这些起作用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这些微生物又变为一种新的四聚酸,

    来源:

    时间:2000-08-18

  • 研究发现短期服用一定剂量的锌可以治疗感冒

    【路透社 纽约8月14日消息】研究者最近报道高剂量的锌可能可以帮助患感冒的病人包括咳嗽,喉咙疼和鼻塞在内的症状。但是研究人员警告说,服用高剂量的矿物质超过3天则可能造成一定的危险。过量的锌可能造成体内破坏正常生长和代谢的一种稀有情况——铜缺乏症的出现。来自密执根州Wayne州立大学底特律分校的Ananda S. Prasad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认为:“锌在治疗普通感冒方面的应用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在8月15日出版的《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作者总结到:“我们建议如果一个人在使用锌治疗3天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改善,他应当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其它呼吸道疾病。”该杂志

    来源:

    时间:2000-08-17

  • 抵抗免疫破坏的基因改造胰岛细胞胶囊即将问世

    【路透社Westport 8月15日消息】通过基因改造后抵抗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的胰岛素生成细胞可能最终提供I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在8月14日于英国牛津Keble学院举行的讨论会上,以色列Tel Aviv University的Shimon Efrat博士就这一防止注射移植胰岛细胞的双效途径进行了讨论。以多孔的多聚物包装的细胞群可以允许营养物质和胰岛素之类的小分子的通过,防止细胞及抗体的进入。然而,由于免疫系统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分子小,可以导致细胞的凋亡。Efrat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努力对胰岛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以防止凋亡。“这项工作将细胞包装与细胞工程研究结合到一起,”Efrat博士对记者说:“

    来源:

    时间:2000-08-16

  • 澳大利亚开发基因改良棉花

    凤凰网站消息:据“科技与您”8月15日报道,澳洲阿德莱德大学的科学家正研究利用基因改良的技术,改变棉花的特性,提高棉纱的品质。阿德莱德大学(AdelaideUniversity)的科学家说,现在很多生产商将天然棉纱和人造纤维混合,制造织物;为了提高天然棉纱的品质,科学家利用基因改良的方法,增加棉纱的强度和保暖能力,并且增加棉花的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科学家指出,棉花纤维是非常独特,每条纤维只有二点五厘米长,在一个棉花圆荚藏有数千条棉花纤维,而每一条都是一样的;由于棉花有很大的整组遗传基因,多至五十二个染色体,因此基因改良棉花的难度很高。

    来源:

    时间:2000-08-16

  • 治疗性克隆首次完成(附图)

    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所谓“治疗性克隆”技术试验。在这项试验中,科学家们运用的技术是“制造”出可以“收割”某种特殊细胞的胚胎,这一技术对治疗如阿耳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综合症等病症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是将这一技术运用于人类引起了多方的争议,并受到了一些宗教团体和反引产组织的强烈反对。但是墨尔本再生与发展研究所的阿兰-杜鲁森教授说他们进行的试验已无可争辩地说明了治疗性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福音。它已不再是一种假设,而已成为现实。他认为在人体身上进行的试验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将小白鼠的基因组织植入未授精的卵子,然后他们从胚胎中提取了能够成长为

    来源:

    时间:2000-08-16

  • 加拿大发明外观以假乱真的机器眼

    科技日报多伦多8月12日电: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一种黑眼球可以转动的假眼即将问世,这种以假乱真的灵活的机器眼将可用于失明者的治疗。这项复杂的工程学研究成就可记录真眼的各种数据,使人造眼能在瞬间根据这些数据转动眼珠。虽然它还不具备人眼的正常视力,但外观与真眼相差无几,能凝视物体,眼球也能转动自如。该大学高级机器人和遥控实验室主任马克斯·孟说,预计在两年内就可为失明者移植这种机器眼。该医院在应用先进假器官技术方面闻名于世,包括人造鼻子、耳朵及眼睛。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期刊上。研究人员把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在眼睛上,以收集有关人眼球转动的信息,然后在瞬间把信息

    来源:

    时间:2000-08-15

  • 深圳首个第二代“试管宝宝”诞生

    [南方网8月11日讯] 昨天,深圳市首个第二代“试管宝宝”在罗湖区人民医院呱呱落地。它填补了深圳市生殖医学领域的一项空白。“试管宝宝”是一名女婴,其母亲年近40岁、结婚5年一直没有怀孕生育。医学上称培育第二代试管婴儿的方法为“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显微注射助孕技术”,它通过药物促进卵子发育成熟,当卵子发育处于最佳状态时,取出卵细胞。同时取得丈夫的精子,并将优选的精子注入卵细胞。第二代试管婴儿的高科技含量比第一代试管婴儿高,目前国际上这项技术的怀孕成功率大约为40-50%。罗湖医院为68人实行了第二代试管婴儿助孕术,受孕成功率为47%,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

    时间:2000-08-14

  • 科学家们发现生物半导体

    8月12日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载文报道,美国和北爱尔兰的研究者们偶然发现了一种可以闻出生物恐怖主义袭击中的有毒气体的活半导体。科学家们是在从计算机芯片生产线上清除一些特别持久的细菌失败之后,获得这一发现的。从紫外光到强氧化剂,研究人员用尽了所有办法以消灭这种微生物,但都失败了。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的生物表面中心负责人,生物物理学家Robert Baier说:“这些微生物保护它们自身抵抗我们用来杀死它们的各种手段。”当用超纯水清洗微芯片时,水可以溶解一些如氧化锗类的半导性物质,后者然后可以在细菌的外周结晶。这些细菌可以在它们的晶体“房子”中很好地生存下来,甚至人类应用除去它们的最有效

    来源:

    时间:2000-08-14

  • Aquasearch公司和Albany分子研究公司完成第一个药物筛选库

    国家癌症研究所将从虾青素文库中筛选抗癌活性物。Aquasearch公司(Kailua-Kona,HI)和Albany分子研究公司(Albany, NY)已经合作完成了他们第一个药物筛选用复合物库。该库由来自花青素的一套新的复合物构成。花青素是在微藻类中存在的一种天然分子。微藻类是一大类微型植物,有3万个品种,可以制造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在营养品,药品,天然染料和化妆品制造上有潜在的和当前的商业应用。

    来源:

    时间:2000-08-14

  • 注射“岗哨细胞”能对抗癌症入侵

    英国当地时间8月9日消息,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来自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几位科学家声称,他们已找到了有助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入侵的办法,这些科学家表示,他们可以预先准备好作为报警器的“岗哨细胞”,并注射入人体,以便为癌症入侵采取戒备措施。这些科学家是在将多种癌症病毒的蛋白质混和后制成上述报警细胞的,这些细胞的作用就是在人体内出现癌症病毒或是肿瘤等迹象之后,立即使免疫系统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击,尽量在癌症病毒刚刚出现时将其抑制住或是杀死。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些由癌症病毒的蛋白质混和而成的报警细胞进入人体后对癌症病毒的探测和攻击能力极强,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料。在进行的动物实验中,

    来源:

    时间:2000-08-11

  • 我国成功进行世界最大规模病例研究

    长沙晚报8月9日讯:记者昨日从湘雅医院获悉,该院普外科李宜雄博士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黑斑息肉病(PJS)致病基因6种新突变,为这种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预防及病情估计奠定了基础。经检索,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病例研究。黑斑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以人口部周围的皮肤粘膜和四肢肢端出现色素斑、胃肠道产生多发性息肉为特征,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过去,由于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足,经常发生误诊。1997年9月,李博士在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吕新生教授和著名遗传学专家夏家辉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STK11基因疾病在中国黑斑息肉病的突变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获得199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过3年的努力,终

    来源:

    时间:2000-08-11

  • 四加州学生开发软件加速基因研究

    尽管赢得了Guy Kawasaki学生创业计划竞赛,Rey Banatao, Jose Haresco, Sean Mooney和Sandra Waugh四个理科学生并不急于启动他们的Quicksilver Genomics公司,而是希望先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获得博士头衔。但是很难躲开他们的产品带来的利益。他们的软件可以加速药物开发中的基因研究。通过使该软件可在国际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小型和中型生物技术公司将可以买得起该软件。Celera Genomics公司和国家人类基因组计划共同宣称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后,基因研究领域异常活跃。由于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均发表声明称人类基因组应当

    来源:

    时间:2000-08-10

  • 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种在浙大诞生

    [华声报8月9日讯]以浙江大学副教授王学德为主的课题组日前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培育出世界上一个对不育系具有强恢复力的恢复系“浙大强恢”,并初步筛选出一个强优组合“浙杂166”,这标志着中国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研究获得重大突破。据介绍,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是当今乃至下一世纪杂种种子的制种方式。但是,棉花的“三系法”制种产业化在世界上尚未成功。由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厅和金华市农科所组成的“三系杂交棉的选育、引种和高产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联合攻关。在科研攻关中,科技人员用生物学技术将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导入到雄性不育的恢复系中,首次育成了一个对不育系具有强恢

    来源:

    时间:2000-08-10

  • 中国已成功培养和使用了“组织干细胞”

    [中新社北京八月七日电]十年前创立了中国烧伤湿性治疗技术的徐荣祥教授今天再次令世界震惊——他以显微镜下细胞组织学变化实况证明,烧伤湿性皮肤再生技术涉及了皮肤干细胞的启动、调控与培养等世界最前沿学科的成果,人类皮肤烧伤的治疗从此进入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阶段;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远远超越了世界。徐荣祥进一步向记者介绍了烧伤皮肤再生技术复杂的生化过程,其技术构成包括两大部分:无损伤性地液化排除坏死皮肤,在创面活组织的基底上全部或部分再生新的皮肤;以及依靠八项综合性的医疗技术、细胞和组织的原位培养技术来完成。其中有多项技术解决了烧伤治疗学上的国际性难题,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应用生物化学

    来源:

    时间:2000-08-09

  • 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在武汉大学研制成功

    [华声报讯] 武汉大学齐义鹏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采取基因重组和克隆等手段,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兼具苏云金杆菌和昆虫杆状病毒优点的新型病毒杀虫剂。长期以来,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苏云金杆菌和昆虫杆状病毒均存在重大缺陷,这种病毒杀虫剂的发明被视为生物农药领域的一大突破。据专家介绍,这种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主要用于杀除甜菜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蛾等害虫。实验表明,这种杀虫剂是一种高效、无公害生物农药,2-3天内能控制甜菜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蛾等害虫的危害,杀虫率在80%以上,与传统化学农药相当。 另据新华社消息,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传统的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昆虫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日

    来源:

    时间:2000-08-09

  • 中国科学家最先证实直肠癌可预防

    [华声报8月8日讯]中国科学家日前说,经过24年的调查研究,他们已经证实摘除直肠息肉对直肠癌有预防作用,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据介绍,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领导的这项研究报告将刊登于今年8月份的《中华常见流行病》杂志。“我们观察到,摘除直肠息肉,可以阻断直肠癌的自然史,使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和50%。”这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刘希永说。1977年至1980年间,科研人员在浙江海宁市分两次对30岁以上的23万余人群进行15厘米肠镜筛检,最后检出了4077例有肠息肉。随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直肠镜下摘除,并作定期肠镜随访。研究人员的报告说,经过20年的肠镜随访,海宁市接受筛检人群的20年

    来源:

    时间:2000-08-09

  • 美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食性疫苗

    据最新的一项科学报告称,一种新的疫苗接种方法已经问世,一种预防呼吸道病毒的疫苗可以在吃番茄或者苹果的同时即行接种。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的丹尼斯-布托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称,他们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可食性疫苗,对付呼吸道多核体病毒(RSV)。RSV在婴儿和小龄儿童中是很容易感染的,实际上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受到这种病毒的威胁。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疫苗来抑制这种病毒。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在可食疫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于是布托和他的同事们早已下定决心要研究一种可食性疫苗,专门对付RSV病毒。在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之后他们成功了。在他们试验的后期,布托曾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可行性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疫

    来源:

    时间:2000-08-09

  • 早老性痴呆疫苗进入临床

    据前不久闭幕的世界防治早老性痴呆会议传来的消息,一种用于预防早老性痴呆的疫苗,已经在美国和英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调查其安全性的第一阶段,尚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在早老性痴呆患者的大脑组织,沉淀着一种被称为β淀粉状蛋白的独特蛋白质。最新开发的疫苗,含有与β淀粉状蛋白相似的合成蛋白质,人体接受疫苗注射后,会在体内产生对β淀粉状蛋白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阻止β淀粉状蛋白沉淀的作用。动物试验证实,小鼠接受疫苗注射后,产生了意料中的免疫反应,出现沉淀的淀粉状蛋白明显减少。有关专家表示,随着对早老性痴果发病机理的逐渐阐明,新型疫苗将有助于对早老性痴果的预防和治疗。

    来源:

    时间:2000-08-09


页次:1631/1638  共32746篇文章  
分页:[<<][1631][1632][1633][1634][1635][1636][1637][1638][首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